新疆申遗成功只是起点 让文化遗产真正惠及于民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默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路网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遗迹共33处。其中,新疆境内有6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棘包括北庭故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苏巴什佛寺遗址、克孜尔石窟、克孜尔尕哈烽燧等。

      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为新疆增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世界顶级品牌,今后将如何对遗产地开展保护管理和利用?

      用心护遗 让古丝路再绽光彩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是复杂、系统的文物保护工程,同时也是国际科学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与传统文物保护思维的冲撞。

      “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思维、新规范、新技术的引进,特别是在新疆申遗过程中,各相关行业的智力参与支持,突破了文物保护行业的技术壁垒。同时,依照国际标准制定的各种操作规范成为实际工作的标杆,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国际接轨,真正地走到科学保护的路子上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主任、申遗工作办公室主任梁涛说。

      目前,通过丝绸之路重点文物保护工程10年的项目实施,新疆逐步形成了一套集理念、人才、技术、科研、宣传为一体科学规范的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模式。

      新疆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盛春寿表示,新疆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国际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继续为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记者获悉,新疆将进一步建立健全新疆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体系。通过气象监测、文物本体及环境监测、安防监控、游客监测、反应性监测等内容,创建“风险监测——综合预报——提前预警——即时处理”的遗产保护管理工作模式,促进新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由抢救性保护转变为预防性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小各种风险因素对遗产造成的危害。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