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古城墙踏上“打包申遗”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黄山、皖南古村落和大运河之后,谁会成为安徽第四处世界遗产?答案很可能是古城墙。7月9日,八座拥有明清古城墙的城市齐聚南京,召开了“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首次工作会议。我省的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和寿县城墙,与其他古城墙一起,正式踏上了“申遗”之路。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昨日了解到,虽然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已踏出第一步,但申遗之路还十分漫长,至少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准备。

      

      申遗名单可能会扩容

      

      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并非第一次提出。早在2006年,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就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成为一个“打包”项目。“安徽两座古城墙的加入,已经是2012年了。”省文物局副局长杨立新告诉记者,目前已确定“打包”申遗的中国明清古城墙,涉及江苏、湖北、安徽、浙江等6省8地。由于南京古城墙的历史价值最高,在会议上被推举为“牵头”城市。中国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办公室也设在南京,负责申遗工作的统筹协调。

      

      除了6省8地外,此次会议上,还有广东、河南、河北、福建四省的四座城市表达了加入申遗团队的兴趣。如果扩容成功,最终将可能以10省12地的规模联合申遗。“八座古城墙各有特点,如果其他的古城墙再加入,遗产风貌会更加丰富。”杨立新说。

      

      准备期至少需要五年

      

      确定联合申遗后,接下来需要做哪些工作?“进入预备名单后,地方政府需要层层上报,获得国家审批。”杨立新说,国家批准后,则开始编写遗产文本,制订相关保护规划,进行具体的准备工作。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7月,相关申遗单位就已经委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编写《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目前文本编制已经初步完成。8地将陆续进入本体保护、环境整治、科学研究等阶段。“准备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寿县文物局局长李凤鑫坦言,大运河申遗前后用了八年时间,最后冲刺仅有1年左右,大部分时间都在做前期工作。

      

      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也将面临这一局面,各地之间需要协“调、联系,前期打基础至少需要四年时间,再加上一年左右冲刺,预计至少5年时间各方面才能成熟,才会正式提出申请。”

      

      参考大运河申遗经验

      

      “大运河申遗成功,给我们很大的鼓舞。”杨立新告诉记者,此次会议上,大家除了介绍当地的情况外,无一不谈到前不久刚刚申遗成功的“中国大运河”。“无论是‘打包’申遗的形式,还是申遗的过程,都给明清古城墙申遗提供了很好的‘蓝本’。”“大运河申遗的经验将能让古城墙申遗少走很多弯路。”寿县文物局局长李凤鑫说,他们将总结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好的做法,为古城墙申遗的前期准备提供参考。

      

      省文物部门表示,接下来我省两处古城墙,将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进行本体保护及环境整治。既要保持其完整性、真实性与延展性,更要在申遗过程中做好城墙遗址的价值研究。此外,我省还将和其他申遗城市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和大家“齐头并进”。 本版稿件由林菁杨 本报记者 吴碧琦采写

      

      申遗之路

      

      2006年

      

      江苏“南京城墙”、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列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09年

      

      湖北“襄阳城墙”、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墙”先后申请加入联合申遗项目。

      

      2012年4至6月

      

      安徽“寿县城墙”及“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提出加入联合申遗的申请;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来自六省的8个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2014年7月9日

      

      河北正定、福建长汀、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的代表也参加了南京会议,代表们明确表示想参与明清古城墙联合申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