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御赐功德碑藏身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功德碑侧面刻着栩栩如生的两条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1.8米、宽0.8米的功德碑

 

  阅读提示2013年,洛阳市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近日,一块收藏在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内的清代石碑引起了普查工作人员的注意,这是一块由晚清重臣左宗棠奉请皇帝为一名武将树立的功德碑。昨日,记者见到了这块石碑,它的主人是洛阳西庞村人马德顺,官拜清代记名提督、浙江处州镇总兵,为左宗棠麾下一员名将,47岁时战死沙场。

 

  现场这块御赐功德碑已有145岁“高龄”

 

  昨日,记者在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见到了这块高1.8米、宽0.8米、厚约20厘米的石碑。碑上刻有“同治八年十月初七日,内阁奉上谕,左宗棠奉请将阵亡总兵马德顺等分别予恤建祠……”每个字约有鸡蛋大小。“上面都是标准的颜体字。”洛阳师院图书馆副馆长郭茂育说,碑上还记有其阵亡的时间和缘由。

 

  “同治八年为公元1869年,这也意味着石碑距今已有145年。”郭茂育告诉记者,目前该石碑的碑座和碑额已经丢失,但通过碑两侧雕刻的蟠龙花纹可以断定,该石碑应属于一块御赐的功德碑。

 

  发现石碑流落民间“三顾茅庐”得收藏

 

  这块珍贵的石碑,怎么会收藏在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内?据郭茂育介绍,去年3月份,他从朋友处得知老城区一户居民家中有块古代石刻,可能有些“来历”。随后,郭茂育先后三次到该居民家里打探,确定了其清代的“身份”,并最终将其征集到了该校图书馆。“当时石碑就放在院里,成了吃饭用的桌子”。

 

  据该居民介绍,老城曾建有马氏祠堂,建国后因为修路被拆除,这块石碑才流落到民间。“马德顺是西庞村人,当地老百姓都称其‘马大帅’。”郭茂育说。

 

  意义多件文物佐证确认“本土”名人生平

 

  据郭茂育介绍,除了师院图书馆的这块石碑外,在偃师博物馆和洛阳民俗博物馆都藏有与马德顺有关的文物。“一件是长宽约80厘米的马德顺墓志铭,一件是和其夫人有关的‘淑德寿征’匾额。”郭茂育说,这块功德碑的发现,将与马德顺有关文物更加系统地“串”了起来,起到了相互印证的作用,更加确定了马德顺这位“本土”名人的生平事迹。

 

  据了解,洛阳师范学院新校区目前距西庞村非常近,这块石碑计划在新校区进行展出。“这也算是让这件珍贵文物‘回家’了。”郭茂育说。

 

  马德顺生平

 

  据偃师博物馆藏有的马德顺墓志铭记载,马德顺生于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字子辅,号佑庵,世居洛阳东南之西庞村。年幼时就喜爱模仿行军打仗。1859年,马德顺进入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大营,随后又跟随左宗棠,屡建战功,被任命为处金总镇,统辖浙江处州、金华一带的军务。

 

  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马德顺镇压“捻军”有功,受到清廷特别嘉奖,“以提督交军机处记名简放”,并赏其“辅勇巴图鲁”名号。同年,陕甘地区发生了农民起义,马德顺跟随左宗棠前往“征剿”,途中遇伏阵亡,时年47岁。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