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公布

   [内容摘要] 近日,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共16个区域,主要位于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此次公布,意味着正式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今后还会结合考古工作的实际情况划定并公布后续名单。

   广州市政府近日公布了广州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共16个区域,主要位于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市文广新局有关专家表示,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主要是为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并非所谓的“地下藏宝图”,埋藏区内的文物类型以遗址、墓葬为主,盗掘价值不大。

 

  市文广新局考古专家介绍,“地下文物埋藏区”是指地下文物埋藏比较丰富的区域,它是文物部门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地理信息和历年的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情况而划定的,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考古专家们多年来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的学术推断。

 

  专家介绍,广州市文物部门最早在1997年即已开展了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划定工作,并和规划部门进行了沟通,还在部分区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此次公布,意味着正式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今后还会结合考古工作的实际情况划定并公布后续名单。

 

  从此次公布的名单上,可以看到广州首批16个地下文物埋藏区主要,以及一些近郊地区,如珠江以北的水荫路、三元里、黄花岗、横枝岗、桂花岗、沙河顶、龟岗、狮带岗,南岸的昌岗、客村、宝岗、康乐村,官洲岛全部区域等。

 

  根据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定,地下文物埋藏区公布后,相关部门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必须征求文物部门意见,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前或划拨的国有建设用地建设前,涉及地下文物埋藏区的,须先行开展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发现文物埋藏的,还须进行考古发掘。

 

  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会不会成为“盗掘指南”?对此,文广新局专家表示,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的目的,主要为了是减少工程建设对地下文物埋藏的破坏,解决工程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矛盾。在地下文物埋藏区内埋藏的文物,主要以古遗址和古墓葬等类型为主,而且也不是埋藏区范围内所有的地块都有文物埋藏,只是相对比较集中和丰富,“主要是在历史研究方面具有价值,对其进行盗掘的价值不大。”

 

  这些地方可能有料

 

  ●越秀、荔湾、海珠老城区

 

  ●珠江以北的水荫路、三元里、黄花岗、横枝岗、桂花岗、沙河顶、龟岗、狮带岗

 

  ●珠江南岸的昌岗、客村、宝岗、康乐村、官洲岛全部区域

 

      原标题:首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公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