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罗汉床:兼具自然与实用

明式罗汉床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高雅的艺术格调与儒道思想的传承、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文人尚古好雅的趣味息息相关,体现出自然空灵、高雅脱俗的韵味,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罗汉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式罗汉床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高雅的艺术格调与儒道思想的传承、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文人尚古好雅的趣味息息相关,体现出自然空灵、高雅脱俗的韵味,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古典家具中的待客良品

 

  罗汉床又叫“罗汉榻”,是左右和后面装有屏板但不带立柱顶架的一种床榻,是中国古代用以休息和待客的家具。罗汉床由汉代的榻演变而来,其形制有大小之分,通常把较大的叫“床”,较小的叫“榻”,亦可说用在寝室供卧者曰“床”,用在客厅待客者则曰“榻”。大罗汉床可坐可卧,一般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褥、隐枕,榻前常置榻凳或踏几,放在厅堂待客,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床上的炕几既可凭依,又可放置杯盘茶具,犹如现代的茶几。

 

  大小罗汉床的差异除床身宽窄、式样有无束腰、有无托泥外,围子的做法也有不同,常见形式有独板围子、攒边装板围子、攒接围子等。此外,根据围子片的多少,又可分为“三屏式”“五屏式”“七屏式”。“三屏风式”,即后、左、右各一片;“五屏风式”,即后三片,左、右各一片;“七屏风式”,即后三片,左、右各两片,在明式罗汉床中甚少见,到清中期以后才流行。

 

  工艺和理念追求“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思想总体来说基本上是以儒、道两家作为主线,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均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造物设计也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最高境界。正是这种崇尚自然的思想,使明式家具形成了“自然、朴实、不饰雕琢而浑然天成”的风格。

 

  正所谓好的工艺需要对自然的完全皈依,是在自然的欲望之外的无欲之存在。明式家具既极重视“自然”,又注重“实用”,其规矩的造型呈现自然之趣,生意盎然,但同时又是人们日常起居中必不可少的实用之物。

 

  在造型上,明式罗汉床大多严格遵守轴对称的法则,在选材时尽力使左右两腿及围子等的纹理一致,以达到左右对称,即使不是绝对的对称,也力求达到整体的均衡。

 

  此外,明式罗汉床的造型体现了局部对比、整体调和的构成法则。罗汉床中处处存在着对比:线的曲与直、长与短;面的大与小;构件间穿插中的凹与凸;空间的虚与实。这些对比因素通过巧妙的组合,又在整体中得到调和,从而使其静中有动,宁静沉稳而又不失活泼;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坐席圆润舒适,整体造型上方正古朴。

 

  线条韵律成就优雅之美

 

  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书法皆以线为媒介,凭借线条的粗细轻重、浓淡、刚柔、虚实、长短、穿插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节奏韵律及精神,进而传达主观情感。

 

  明代的文人士大夫亦把中国书画艺术中对线的认识加以提炼,融于家具造型之中,从而获得了既变化又统一的完美艺术效果,给人以律动之美。

 

  明式罗汉床床腿的常见样式有三弯腿(S形曲线)、鼓腿(C形曲线)、直腿(直线)等,足端变化还有马蹄足、卷珠足等。不同的曲率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再通过各种线脚的蜿蜒流转与牙板等构件连结为一体,如行云流水般舒畅自然。

 

  此外,明式罗汉床的牙板有直牙板、壶门式牙板等变化,或舒展宁静,或婉转流畅。工匠往往顺势雕以卷草等纹样,以富于变化的线形绦环板呈现出清新自然的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明式罗汉床的结构也十分合理,如明式罗汉床的座面常采用“攒边”的做法,在四边用45°格角榫攒起来,面板四周嵌入边抹,边抹所开的槽留有一定的余量,从而使面板有伸缩的余地,并且也不至露出不够美观的木材断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