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价格遭腰斩仍少人问津

广西东兴与越南芒街市仅一河之隔,红木交易十分发达,越南红木相当一部分都进口到这里。在经历了2013年一轮火热的红木行情上涨刺激后,红木经销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最初的200多家,猛增到700多家,一时间东兴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红木经销商的影子,生意也红火异常。但时隔两年后,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国红木家具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红木家具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红木市场的迅速扩大。

      2013年由于越南、老挝等国家限制出口大红酸枝,不少种类的红木价格水涨船高。然而两年过去了,曾经卖到4万元一吨的缅甸花梨红木,现在一万多就能买到,红木市场开始遭遇寒冬。

      行情遇冷,木商都在观望

      广西东兴与越南芒街市仅一河之隔,红木交易十分发达,越南红木相当一部分都进口到这里。在经历了2013年一轮火热的红木行情上涨刺激后,红木经销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最初的200多家,猛增到700多家,一时间东兴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红木经销商的影子,生意也红火异常。但时隔两年后,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5月份,记者在广西东兴最大的红木家具交易市场看到,这里客流稀少,市场冷清,商家显得格外清闲,都守在摊位里闲聊或玩手机,打发着时间。2014年一度被称为“价比金高”的红木,如今难挡市场寒气,许多商家都抱怨成交低迷,生意难做。

      黄志权从事红木生意已经十多年了,2013年由于越南、老挝等国家限制出口大红酸枝,他觉得原料缺了,价格肯定涨,于是紧急前往越南找货。而那波疯涨的红木行情,也确实让他赚了个盆满钵满。

      从越南抢到货后,黄志权信心满满,准备再赚一把,没想到红木市场却突然上演了过山车式的行情,价格持续走低,家具销量锐减,这种颓势一直延续至今。今年的五一黄金周的销售,原本被黄志权寄予了厚望,但节日过后收到的订单却寥寥无几。

      虽说订单少了,但越南那边木材原料的价格变化,始终牵动着黄志权。就在记者来采访他前两天,黄志权和几位同行刚从越南的木材市场考察回来。黄志权告诉记者,两年前想看到如此之多的红木原料现货,那是不可能的。当时只要见到红木,中国商人就抢着买,因为回国倒手就赚钱。现如今由于国内红木市场“遇冷”,直接导致越南红木原料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虽说现在原料价格比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回落,但黄志权却抱着观望态度,并不急于出手拿货。和黄志权同样在观望市场行情的还有红木商人陈建村。

      工厂停产,企业不敢多存货

      对于时下红木市场的寒冬,广西东兴高山红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村称:“我们已经观望有一段时间了,有时会适当地储备几十吨作为开机料,不会像开始的时候,一下就储备几百吨。”

      据了解,由于订单大幅减少,陈建村的加工厂已经停了四个多月了。与陈建村一样在经受市场考验的还有红木商人李荣榜,他与哥哥两人一同在红木行业打拼多年,经历了2013红木暴涨行情后,他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现在为了渡过市场的寒冬,降低成本,他在生产环节迅速做出了调整。

      由于东兴没有成规模的木材交易市场,像李荣榜这样的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果想临时找到不同规格的材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为了家具上一个小构件,就要破大料来生产,生产成本很高。但在相隔不远的越南市场,红木规格材料齐全,挑选余地大,原料价格便宜,人工成本低,因此从越南直接购入半成品更划算。

      据介绍,越南进口半成品经过二次加工,这样的红木家具售价比原先降低了三分之一,更容易让中低端消费者接受,因此销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降低原材料成本的同时,聘请廉价的越南工人,在当地更是非常普遍。

      价格触底,有行家开始出手

      而在一线城市北京的最大的红木交易市场内,同样可见偌大的市场,前来选购的客商并不多。据了解,经过2013年一轮暴涨的红木行情,现在的价格在持续回落:像大果紫檀(俗称缅甸花梨),在2013年最高价的时候一吨卖到4万元,现在经销商给出的价格是1.8万元。尽管价格超过“腰斩”,前来选购的客商仍是寥寥无几。

      通过对多家经销商的走访,记者发现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多时间的调整后,目前红木价格逐渐趋稳,大多数经销商悲观的情绪正在逐渐消退。在北京多年从事红木行业的劲飞红木总裁吴新建,近期也在密切关注着红木原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并开始频频出手选购材料。

      吴新建称:“现在价格已经接近底部,而且木头资源越来越少,所以有合适的我就会出手。”

      吴新建今年52岁,从事红木行业近20年,经历过几轮跌宕起伏的红木行情,见证了红木行业的兴衰,他始终认为,红木本身是一种稀缺资源,投资购买红木也跟购买股票一样,不能跟风追涨杀跌,重要还是要有长远的眼光。

      在他北京市昌平区工厂木料场的小屋里,一打开门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木头香味,里面堆满了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吴新建表示,这里有些木头是2003年、2004年的时候买的,已经放了十多年了。据介绍,当时买的时候价格十几万元一吨,市场上的价格,差一点的也要五六百万元。

      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红木进口综合价格指数(HIPI)探底回升,从1月份的179.2回升至3月份的187.6。中国红木流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车畅分析称,红木进口价格指数上升了,而红木制品的市场景气指数还在下降,对行业内的企业而言,目前是最困难的阶段,我国的红木95%以上依赖进口,当进口价格稳定下来并且出现上扬的趋势,也就是说红木的市场曙光就在前面。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