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红木家私演变史
2015-04-06 15:32:06 来源:木虫网 已浏览次
中国传统红木家私是一部以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历史悠久,自成体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随着垂足坐生活方式的流行,椅、凳家私开始普及。到宋代,桌、椅、几、案等高型家私的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家私制造多以高级硬木为主材,籍其自身的天然纹理和光润色泽,运用精湛的工艺,使家私的造型实现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产生了我国家私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红木家私和丰富卓越的清式红木家私。
明式红木家私,是指流行于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以紫檀木、酸枝木、花梨木、黑檀木、樱木、铁力木、鸡翅木、榉木、乌云木、绛香木、红檀木等优质硬木为主材制造,具有特定风格的家私。经过明代中晚期几代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明式红木家私从造型、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自然、空灵、超逸、含蓄、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书卷气息。
明式红木家私造型简洁明快、质朴典雅,隽永大方,基本的构造都是将主要构件如腿料、框料、档料等组合成一个基本框架,再根据功能的需要装配不同的板料和附件。构件结合采用传统的榫卯接合方式,充分发挥线条艺术的魅力,与中国书法的“一波三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线与面交接所产生的凹凸效果,既增加了家私形体空间的层次感,又丰富了线条在家私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力。明式红木家私的椅凳面、桌案面或柜门,普遍采用“攒边”工艺,利用优质木材的天然纹理,展现出一种“天然去琢”、“芙蓉出清水”般的艺术品格,辅以适度的雕镂和镶嵌,纹样线条优美,刀法圆润娴熟,浑然无痕。
清式红木家私,是指出现于清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停滞于清中晚期的具有典型清式工艺美术风格的优质硬木家私,是满汉文化结合的产物。清式红木家私造型品种丰富繁多,式样变化多端,结构奇巧,匠心独造,妙趣横生。在用料选材上,推崇色泽深沉,质地精密,纹理细腻。特别是清中期以前的宫廷家私选料更为考究,各种木料互不掺用,有的家私甚至用同一根木料制成。选材要求无栗皮,色泽均匀,稍不中意宁可弃之而绝不将就。整体用料壮硕厚重,作工精细。宫廷红木家私造型的气质,雕饰的浩繁精丽,形体的庞大和作风的大富大贵,与清宫廷统治者的权势和欲望相得益彰。清式红木家私装饰技法精湛,采用最多的是雕饰和镶嵌,刀工细腻入微,纹饰繁缛精密,整体富丽堂皇。由于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清式红木家私采用西洋装饰图案和手法者占有相当的比例。
中国传统红木家私发展到近代,走上了款式结洋、中西并进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三大流派:京式豪华庄重,皇者气派;苏式恪守传统,工艺精锐;广式款样多变,流畅自然。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