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椅子讲究“坐的尊严”

画中常可见椅子,交椅、圈椅、官帽椅,乃至所谓的太师椅。这些坐具的设计宗旨,并非简单的坐,而是坐的尊严。中国古典正式坐具,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和典雅,蕴含着人们坐时的礼仪。

      明晚期至清早期的图书版画中尤其常见家具的布置,且总是灵活多变的。在这些版画中常可见椅子,交椅、圈椅、官帽椅,乃至所谓的太师椅。

      这些坐具的设计宗旨,并非简单的坐,而是坐的尊严。中国古典正式坐具,体现的是一种庄重和典雅,蕴含着人们坐时的礼仪。

      交椅 最少见但最显赫

      最为少见的是交椅。

      摆放:交椅在厅堂中陈设,以显著地位,有凌驾四座之势,俗语有“第一把交椅”之说,说明它的尊贵和崇高。

      坐者身份:如果来访宾客的地位与自己相当,皆是高官显赫,就只能也以交椅接待。在许多传世的祖宗画像中,常可见官员坐在一张披覆椅衣的交椅上,如清早期一张描绘王鏊的画像中,王鏊即坐在交椅之上。

      不过交椅在为贵族所喜爱的同时,也因为其方便携带和制式优美而备受民众所喜爱,并将交椅加以修改,相交角度放大,变成躺椅,并名之“醉翁椅”。

      太师椅 唯一用官职命名的椅子

      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在明代时,将上部安栲栳样椅圈儿的圈椅称为太师椅。

      坐者身份: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此扶手椅的靠背板、扶手与椅面间成直角,俗称屏背式,样子庄重严谨,用料厚重,宽大夸张,装饰繁缛。这些特征都是为了显示主人的地位和身份,已经完全脱离了舒适,而趋向于尊严。

      清式太师椅按椅背结构基本上可分为整屏式与三屏式两种,而且普遍采用靠背与扶手上下垂直的形式,明式扶手椅中按人体自然曲率设计靠背、扶手的做法已很少见。到了清代晚期,清式太师椅的制作越来越繁琐,单纯地追求“新颖”,装饰繁重,成为附加品,造型出现了不伦不类、融东西方艺术特征、繁琐累赘的风格。清式太师椅,再也没有明式太师椅——圈椅的那种尺度合体,造型简练、挺拔,耐人寻味,细致精密,手感舒适的艺术水平。

      清代把屏背式扶手椅称为太师椅,除了对使用这种椅子的官宦、长辈们表示尊敬外,还因为晚清以后这种屏背式椅子的装饰多用狮子纹样。

      摆放:清式太师椅一般成对陈设于厅堂正中或比较雅致、庄重的场合。后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与庭院中的典型厅堂家具,在陈置上都要求成双配对,或布置于供桌两边,或设置于厅堂东、西两边。

      官帽椅 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一种椅具,它的名字很形象,因其形状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来。也有人认为椅子的搭脑两端出头,像官帽的展脚(俗称“纱帽翅”),故有此名。其说似难成立。因官帽椅的进一步区分即有“四出头”(搭脑和扶手都出头)和“南官帽”之别。而所谓“南官帽椅”是四处无一处出头的。可见名为官帽,并不在搭脑出头还是不出头。

      坐者身份:官帽椅线条优美,坐面宽阔,同时兼有装饰功能和实用功能,这可能是当时因文人所需要的一种境界而设计的造型,所以它具备了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这种椅子在我国的明清时期,民间使用得较为广泛,而它的风格形成却是在一千年以前。

      在中国传统的椅子中,官帽椅以其夸张舒展、体形高大的特点而著称,所有的椅具当中它的体形是比较高的,然后比较舒展,它的扶手和搭脑都是呈夸张之势,向外舒展的,所以它的视觉感觉非常舒服。

      相对于其它传统的椅子而言,官帽椅子的体积比较大,而城市居住面积又比较狭窄。因此,早期的官帽椅在城市里的应用没有农村多。而随着后来的改进,出现了南官帽椅。

      有了南官帽椅以后,四出头官帽椅也被称为北官帽,这两种名称从表面上看,好像是由地域特点决定的,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官帽椅的后腿和早期官帽椅的前腿均为一木连作,结构非常稳固,南官帽椅沿袭了北官帽椅的这种基本制式,它只做了一个改动,就是将出头的地方全部改成不出头,往圆滑过度。改动的时间从有限的资料查询,应该在晚明以后。

      摆放:官帽椅是传统坐具中最为普通和常见的座椅,也是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不论在厅堂,还是在花园户外,官帽椅以其舒适和优美,既能让人坐着舒服,又能与室外美景融为一体,应该说是中国传统坐具中设计最为成功的一种。

      圈椅 最舒适 少有单独陈设

      圈椅之名是因圆靠背状如圆圈而来,宋人称之为“栲栳样”。“栲栳”为以柳条或竹篾编成的大圆筐,圈椅后背和扶手一顺而下,不似官帽椅有梯级式高低之分,腋下一段臂膀也得以支撑,非常舒适。

      摆放:圈椅实则少有成对摆放的,因其背圈气势强大,所以成对摆放并不美观,但在祖宗画像中,圈椅少有单独陈设的。因为祖宗中的某公与孺人夫妇往往并列出现,那么就不可能让两人所坐的坐具不一致,而圈椅就是除交椅外最好的选择,只要将圈椅坐面稍稍向内倾斜,相对而放,则祖宗们都让人感觉是在看着堂下跪拜的子子孙孙们了。而且从观者的角度而言,圈椅宽阔的背圈再配上精美的椅披甚至虎皮等皮毛,着官服的祖宗们在烟雾缭绕中更显得神秘、尊贵。

      坐者身份:圈椅是身份较高贵、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能坐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