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的收藏价值及佩戴方法
珠子顾名思义就是只要能打上孔穿成串的统称为珠子,珠子的材质种类繁多有:木材、橄榄核、核桃、菩提子、琉璃、陶瓷、有机类宝石、玛瑙、水晶、玉、翡翠等,这种珠串的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不仅是中国,在中东的伊朗、伊拉克……
最近我发现收藏市场上各种珠串开始风靡起来,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几十岁老人无论什么材质几乎是人手一串。
珠子顾名思义就是只要能打上孔穿成串的统称为珠子,珠子的材质种类繁多有:木材、橄榄核、核桃、菩提子、琉璃、陶瓷、有机类宝石、玛瑙、水晶、玉、翡翠等,这种珠串的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不仅是中国,在中东的伊朗、伊拉克、埃及,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甚至位处欧洲的德国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国家都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就珠子的分布图来看,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人民均是十分喜爱的,它的普及性应该远高于其它种类的佩饰艺术。
其实除了南亚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外,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几乎包含了所有我们目前所知远古时期文明,其中有:早期的美索不达亚文明、埃及文明、巨石文明、腓尼基人,以及纵横西亚的波斯人、赫梯人,还有开创了地中海时代的希腊人等等,地中海文明几乎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同时它也是国外珠串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西亚珠以及贸易琉璃珠是现在收藏市场中比较热门的外国珠子,它们的产地是位于地中海文明的埃及、波斯、古罗马以及部分非洲国家。下面我们就来谈一下西亚珠以及贸易琉璃珠。
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公元前3100年成为统一的奴隶制国家,从古至今埃及人对首饰均十分喜爱及热衷的,首饰是象征埃及文明进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代表着身份、文明、艺术,不受制于社会等级阶层的划分,首饰在埃及被广泛使用佩戴,上至法老,下至平民,无论生死,甚至是被视为神明化身的动物皆有佩戴。从出土物中我们可以看出,埃及的首饰色彩艳丽,做工精美,所使用的材料也相当之广泛,除了当地盛产的黄金以外,还会使用各种天然宝石和人造材料如:绿松石、青金石、玛瑙、玉髓、石榴石、陶瓷等等,在当时埃及的生产力水平相交于中国提前许多,金属铸造技术出现在公元前1553年左右。学会如何控制火就能熟练的制作陶瓷等制品,埃及有一种独特的制作珠子的技法——将滑石或石英石的表面覆盖玻璃釉烧制,显现的效果与绿松石非常相似。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技法也得到了提高,使用石英粉或沙子为基础材料加入一定比例的石灰和其他碱混合物烧制融合,所显现的颜色也多有不同,再根据需求制作出各种规格、形状的珠子。埃及人称这种珠子为费昂斯,迄今为止我们发现最古老的费昂斯是在距今超过6000年的埃及拜达里新石器时期,这也是人类最早的人工合成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埃及的首饰有很多是使用各种形状、颜色、规格的费昂斯拼接串连而成,甚至还使用费昂斯制作服装及挂毯一类的物品。可惜的是由于其他国家琉璃工艺传入埃及,导致费昂斯的制作工艺失传,目前收藏市场中各种珠子鱼目混杂,真正的费昂斯是十分罕见的。
波斯简单的来说就是现在位于西亚的伊朗,伊朗人对首饰的热衷程度与埃及人一样,使用的材料除了费昂斯以外其它均是大同小异,多使用玛瑙、水晶、黄金等,人们根据制作器物的图案及形状所需,将这些材料切割研磨抛光,然后逐一拼接串连成各种首饰,或者是制作成壁画、挂毯等等。观察同时期的波斯印章,它的材质多数是玛瑙——这种硬度较高的天然宝石,所雕刻出的图案也是清晰细腻,可见当时波斯人的雕刻工具是比较发达的。
相较于埃及与波斯,古罗马的历史文明处于当时的鼎盛时期,它的农业、建筑业、加工业均是比较发达。在制作首饰的技术上也是比较成熟的,特别是制作琉璃的技艺尤为突出,所发现的出土物中,有大量的金银宝石以及各种制作精美的首饰、器皿,其中的琉璃做工细腻、颜色鲜亮、形状各异,可见当时的琉璃是古罗马人普遍使用的一种人造宝石。古罗马与埃及、波斯一样基本没有在珠体表面进行雕刻,而是将原材料切割研磨成需要的形状,然后按照材料的颜色纹路进行拼接串连。包括产自非洲的各种琉璃贸易珠,现在人们称其为雪佛兰琉璃珠,它也是没有雕刻工艺,珠体由多种色彩或混合或排列有序的制作而成。有相对发达的雕刻工具但却没有对珠子进行雕刻,可能与这些地区的民族信仰与艺术文明相关,当时的人们信仰神明,相信神造就了万物,使人们生活富足安康,几乎每个人都是虔诚的教徒,这种现象和当时神政一体的帝王统治社会有很大关系,帝王利用各种神明传说来统治人心,将神的位置无限放大化,有许多关于神明的传说流传至今。在当时的社会中所有美好的器物甚至是人均属于神明,每位神明都有相对应的颜色作为代表,每种形状所象征的意义不同,人们将这些颜色与形状不同的珠子串联起来,就等同于将各种神明所代表的美好寓意戴在身上,他们认为这种首饰不仅可以美化装饰,并且具有一定的神的力量蕴含在其中。
西亚珠子的材质为玛瑙、水晶、琉璃等,天然的材料多数没经过人工优化,保留了其原有的分子结构、色泽及坚硬度,形状多为长管型带多棱如四棱、六棱、八棱,打孔技术与中国基本相同,使用的是将解玉砂与金属工具结合的磨头双面打孔,所制作成型的珠子颜色鲜艳、纹路清晰。我认为这种传统形状的西亚珠子,从古至今一直有人在制作,或许因为近代中东地区战火连绵,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文化艺术没有好的传承及保护,使大批西亚珠子流入中国市场,目前中国的西亚珠子年份略有不同,除了少部分的珠子年代达到千年以上外,大多数的年份约在100年—500年左右,这种西亚珠子无论年限长短,只根据材料和制作工艺就有高的收藏及研究价值。
说完国外的珠子咱们再来说中国的珠子,中国珠子的材质非常多,除了翡翠、玉石、玛瑙、水晶外,不仅有机类宝石如:琥珀、蜜蜡、珍珠、骨头等,还有木头、核桃、橄榄核、菩提子等等。
责任编辑:小萌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