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名臣钱沣款读书匾

图中所示这方匾额,纵0.98米,横1.96米,红木宽框,漆黑色,四角用金彩画卷云纹,上下边框中部用金彩画古钱纹;匾心为樟木,围紫红牙边。榜书“室雅书香”四字楷书,雕双勾凹刻笔画,填黑漆,右上角钤刻阳文长方印“东注”,左侧下角落款墨书“钱南园”,下钤刻阳文印“南园”。这方匾是悬挂于书斋的匾额。此匾为德行语,显示读书环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中所示这方匾额,纵0.98米,横1.96米,红木宽框,漆黑色,四角用金彩画卷云纹,上下边框中部用金彩画古钱纹;匾心为樟木,围紫红牙边。榜书“室雅书香”四字楷书,雕双勾凹刻笔画,填黑漆,右上角钤刻阳文长方印“东注”,左侧下角落款墨书“钱南园”,下钤刻阳文印“南园”。这方匾是悬挂于书斋的匾额。此匾为德行语,显示读书环境。

 

  据查资料,钱南园即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中三甲第十一名进士,后步入官场,一生高风亮节,刚正不阿,极富传奇性,被誉为清代知识分子的泰山北斗。清乾隆年间最大的宠臣是和珅,而最能与和珅顶着干的也是钱沣。钱沣一生最大的亮点是智破山东巡抚国泰的贪污大案,使得和珅庇护国泰的图谋没有得逞,给了他沉重的一击。

 

  钱沣一生清廉节俭,是清朝有名的清官。他当京官时,不饰车马,只是买了一匹瞎了一只眼睛的骡子当坐骑。他当湖南学政时,前往各县视察,按当时的规则,学子要凑钱向学政致意,称之为“棚规”,但钱沣一概不受,当时湖南就传诵着“钱沣来了不要钱”的民谣。到了晚年,钱沣名满朝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他在昆明任职期满,回京复职,连路费也没有着落,当地官员打算赠路费,却被他谢绝,最后他向亲戚借钱上路,回到北京。

 

  这方匾额历经两百多年流传至今且保存完好,实属难得。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