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竹雕可挖掘的收藏世界
2016-01-13 13:45:50 来源:扬州晚报 已浏览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人对竹的感情是很深的,竹子的“虚心”、“劲节”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相契合。另外,工艺精湛以及方便保存,也是竹刻竹雕备受古今收藏者欢迎的原因。
一件清代顾珏的竹刻笔筒在嘉德春拍中拍出1045万港元天价,创下竹刻艺术品的最高拍卖纪录。一个笔筒拍出一千多万,属于小品类藏品走出的强势行情。与紫砂壶一样,竹刻竹雕艺术也是融合了诗、书、画、雕刻的文人清玩,但相比紫砂比较成熟的市场,其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人对竹的感情是很深的,竹子的“虚心”、“劲节”与中国古代文人精神相契合。另外,工艺精湛以及方便保存,也是竹刻竹雕备受古今收藏者欢迎的原因。
竹 刻竹雕艺术自六朝起,直至唐代才渐为人所识。明以前知名刻工甚少,明中叶以后至清代,竹刻竹雕名家辈出。历代名家多集中在江南,如“嘉定三朱”、“封门二 优”等,还有扬州也是竹刻竹雕名家聚集之地,比如:吴熙载、潘西凤、穆半园、陈康侯、周五方、黄汉侯等人,名闻业内外。名家作品大多古雅简朴,往往只是寥 寥几刀,但精气神却俱足。名家竹刻竹雕的收藏价值要比普通竹刻竹雕高出很多倍。
上世纪90年代初,苏富比、佳士得、朵云轩、嘉德、翰海等五大拍卖行都有了竹刻竹雕作品的拍卖,也有不少高价成交的明清竹刻竹雕珍品。
进 入新千年以后,作品开始频频拍出高价:2000年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明末清初的《竹林七贤》拍出了42.35万元;2001年,一件直径14.7厘 米的《人物楼阁庆桂笔筒》以54万法郎(约416万元人民币)在巴黎成交;2003年秋,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推出了“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 中国艺术品”专拍,其中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拍出264万元。
2003年以后,随着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升温,竹刻竹雕艺术品拍卖屡创 新高。2004年成交上百万的有3件;2005年成交上百万的竹刻竹雕作品各占两件,上千万的1件;2006年成交上百万的藏品5件;2008年,艺术品 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出现在拍场上的竹刻竹雕作品仍拍出良好的价格,显现出竹刻竹雕艺术品良好的抗跌性。
一位张姓藏家曾以1.5万元买入一个明末清初的竹刻搁臂,这件作品长28厘米、宽18厘米,画面是一株清淡的百合花,融入了浮雕、透雕、圆雕等工艺。今年,此件竹刻搁臂的价格已涨到4万元。该张姓藏家表示,从目前市场走势看,竹刻竹雕艺术品应该还会继续增值。
竹刻竹雕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和文化内涵上。所以,对于竹刻竹雕的收藏,应该把握住几个要点:刀工、年代、艺术水准、与标准器和文献记载的对应关系、 保存状况等。近几年的竹刻行情一路看涨,传世作品可遇而不可求,专家建议关注明清两代竹雕作品的同时,也可以适当关注活跃于竹刻竹雕行业的当代名家。与明 清竹刻竹雕相比,当代竹刻竹雕艺术突破了原有的题材和载体,更加多元灵活。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