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文玩小叶檀 木中帝王大气象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印度的小叶紫檀,又称鸡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贵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级的。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不过此文只讲述一点点小小的雅玩手串,并不开讲木帝的大气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木材之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的热带地区,其次是交趾。我国广东、广西也产紫檀木,但数量不多。印度的小叶紫檀,又称鸡血紫檀,是目前所知最珍贵的木材,是紫檀木中最高级的。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不过此文只讲述一点点小小的雅玩手串,并不开讲木帝的大气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南工手工精雕小叶紫檀手串十八罗汉

 

  小叶紫檀是传统木材之一,被誉为“帝王之木”。其木质密度大,棕眼小,因木质坚硬,故常用来做家具与珠串。小叶檀为紫檀中精品,通常也简称“紫檀”。紫檀密度较大,棕眼较小,多产于热带、亚热带原始森林,以印度紫檀为最优。常言道:“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檀的使用历史悠久,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古今注》中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明代,紫檀为皇家所重视。加上海上交通的发展和郑和七次下西洋,各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后来由于历代皇帝的征集,紫檀大料几乎绝迹。清代所用的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明代采伐殆尽,清时尚未复生。小叶紫檀的难得,也是紫檀木为世人所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叶紫檀的木质比较硬,没有黄花梨木那样华美,但是其静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拟的。由于一般的小叶紫檀的家具制作成本是非常高的,难度也相当大,所以小叶紫檀家具的价格较高。

 

  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是小叶紫檀所制成的工艺品,一般玩家比较容易收藏。用小叶紫檀做成的臂搁稍作雕刻便显古朴,极具文房雅致;用小叶紫檀做成的雕件厚重大方,透出一种雄浑之气;用之做成的手串佩戴低调中彰显大气。小叶紫檀的性质也决定了其越把玩越有岁月感,这是因为长时间氧化形成的氧化层,使得紫檀里面的油脂在表面形成的保护层,包浆既然承托岁月,年代越久的紫檀,包浆越厚。这种类似清漆罩过的光亮,是用清漆抹、用蜡打出来的光亮所不能及的,它更精光深邃,使得紫檀虽然不是玉,但能呈现出玉石般的珠光宝气,灵气四溢。

 

  小叶紫檀手串佩戴方便、颜色古朴,因而受到很多玩家藏家的青睐。再加上其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更是招人喜欢。据《本草纲目》记载:小叶紫檀能够止痛、调节气血、消除关节肿痛的效果,常期佩戴可以安神醒脑、凝神静心、改善肠胃功能。小叶紫檀手串经过盘玩以后,会散发出檀木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可以帮助人们平复心绪。佛教更认为紫檀有祛邪辟邪的功效。据说,佩戴小叶紫檀在左手上能够稳定人的情绪,使人遇事平静、舒缓压力;佩戴在右手上能够化险为夷、消除邪气。所以小叶紫檀手串实在是集健康、吉祥、好玩、大气为一体的把玩之物。

 

  在盘玩小叶紫檀手串的时候,首先要用干净细腻的软棉布来盘,用粗布会破坏珠子表面的氧化层,不利于包浆的形成,所以布一定要用细布。并且棉布要时常保持洁净,切记不能沾上酒精等液体,因为酒精会损坏小叶紫檀的表面导致珠子的颜色不自然。另外,在盘玩紫檀手串的时候的也要把握好力度,切记不要因急于求成而用搓澡巾来猛搓,这样带来的后果会是很严重的。想盘好一串称心的珠子也是需要一定时间和耐心的。正确的盘玩方法,应该是在珠子被氧化一段时间之后轻揉,如果有更好的耐心的话就一粒一粒的揉,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每颗珠子光泽都会上去,并逐渐形成很好的包浆。相信通过这样的方法,自己心爱的手串就能够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