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核雕,这句佛语再适合不过了。
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中国核雕刻艺术:核舟记(图)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核雕,这句佛语再适合不过了。
核雕的原料是果核。果核本是人们食后的弃物,但是小小的果核在古代就成了艺人们发挥想象和施展刀技的载体,橄榄核、桃核、杏核都是核雕的首选材料,因其体积微小工艺精湛,因此在众多的雕刻中核雕反而显得特别的可贵。
核雕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究竟源于何时无史料记载,最早记载见于宋朝中期,距今约1000多年。明朝时期,这门民间艺术颇为盛行,在我国达到了一个高峰,自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至皇亲国戚,都对核雕艺术情有独钟,特别是朱由校皇帝本人不仅是核雕爱好者,也是核雕创作者。明清以后由于战乱等诸多原因,核雕艺术衰落,逐渐为人淡忘。新中国成立以后,核雕又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人们普遍所认知。
就是这一枚枚小小的果核,却蕴藏着一个大世界。
“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其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余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