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惠妃石椁的跨国追索之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7日,陕西“唐代武惠妃石椁归国”的消息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当日下午,武惠妃石椁这件流落美国的国宝,经过两轮谈判后成功索回,正式移交给陕西历史博物馆。

 

  经过文物专家的初步修复,一个完整的高约2.3米、宽约2.6米、长约4米的石椁呈现在众人眼前。石椁上雕刻的侍女脸型圆润仍旧清晰可见,各种花纹也栩栩如生。

 

  之前,有媒体报道:这是我国首次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追索回国家一级文物。本报记者在西安走访多位考古专家,专家们表示,此次追讨的武惠妃石椁应该不算我国通过法律途径首次追讨回的国家一级文物,但其通过法律途径回归,仍有重要意义。

 

  本报特派记者探寻了文物回国的谈判细节。专家表示,武惠妃石椁顺利回国让人兴奋,但跨国追索流失海外的文物,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捐赠”、“追索”之争

 

  传奇的武惠妃石椁,发现过程也有些“神秘”。据参加17日警方发布会的部分媒体报道:警方因其他案件抓获盗墓主犯杨彬后,意外从他电脑中发现了武惠妃石椁的图片。

 

  但按照西安警方对本报记者的介绍: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此前收到一份关于陕西地区文物犯罪的机密文件。文件提到,被盗墓团伙盗取的一套石椁日前以100万美金倒卖走私到了境外。中央、陕西省等领导均在文件上作了批示。

 

  文件中提到的盗墓团伙主犯,即为此前媒体报道中提到的杨彬。自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盗墓主犯杨彬纠集20余人,分6次对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兆乡庞留村西侧的一座大墓进行盗掘。2006年2月,杨彬被抓,他们从墓内盗取一套重达27吨的彩绘石椁,则以100万美元倒卖走私到美国。至被抓时,杨彬只收到了前期款100万元人民币。

 

  西安警方随后立即成立专案组,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和民间团体寻找石椁。

 

  2008年9月,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对被盗的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该馆文物征集处处长师小群说,结合墓葬形制、出土哀册残块,确定此陵墓就是唐明皇贞顺武皇后敬陵,墓主人是唐玄宗宠妃武惠妃。

 

  随后,专案组通过香港知情人联系到了武惠妃石椁的美国买家,同时为启动国际追索程序做准备。

 

  2009年11月,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组成谈判组,就归还石椁和美国买家展开谈判。谈判组特意通过香港知情人提前了解情况。

 

  西安谈判组做了充分考虑,连谈判的用词都较慎重。当时大家争议最多的是,石椁该以什么形式回国,究竟是“捐赠文物”还是“追索文物”。“捐赠文物”显然是对走私、贩卖我国文物的一种放纵,绝对不可用;而“追索文物”又显得没给美国买家留余地,到底该用哪个词,我方谈判人员为此争论到半夜。后来,参与谈判的文物专家师小群提出使用“回归”一词,才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一分钱经济补偿也没有”

 

  2009年11月29日,在香港某酒店,自称为美国买家代理人的迈克出现在西安谈判组面前。

 

  知情人称,双方在第一次共进午餐时交换了意见,氛围很好。西安谈判组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意见。后来的两天,双方的几次交流也很轻松。两三天的谈判中,“武惠妃石椁是否该归还中国”已没有太多争论,双方重点围绕“归还的形式”展开讨论。

 

  期间,迈克提出了交换条件:一是石椁是高价购得,需要给予经济补偿;二是不能因文物归还对涉案人加重刑期;三是文物回归产生的运输、包装等费用由中方承担;四是对古董商将文物归还中国一事进行正面宣传报道。

 

  西安谈判组对其“经济补偿”的要求明确予以回绝,对于涉及到的一些法律问题也给予了解释。“没有一分钱的补偿,绝没有”,谈判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肯定地表示。

 

  随后,迈克还提出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文物鉴定等方面进行合作。西安谈判组认为,可以给予美国古董商一些荣誉,一些细枝末节的情况也可以不追究,但不能把“双方合作”作为归还文物的筹码。

 

  而一则法律条文也让西安谈判人员底气更足:2009年1月15日,中美政府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指出,美国政府应限制原产于中国和代表中国的文化遗产、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结束的考古材料和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等考古材料进口到美国。武惠妃石棺椁属于此列。

 

  在此次谈判中,我方谈判人员多次引用该备忘录内容。谈判人员认为,这则备忘录作为法律依据之一,也加速了武惠妃石椁回国进程。

 

  巴掌大的关键物证

 

  有法可依,还要有据可查,为了流失的文物能早日回国,搜集证据至关重要。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对被盗的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前,也不知道墓的朝代和墓主人是谁。据《唐书》记载,公元738年,在武惠妃死后24年,安葬其的敬陵就被盗过。经过多次被盗,墓室内已经没有多少物品,武惠妃的尸骨也不知去向。但考古人员还是发现了一些证据。本报记者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看到了这一重要物证:不足巴掌大的哀册残块上,刻有一个“贞”字,下面的“顺”字仅能看到一部分,此外还有其他石椁碎片。文物专家师小群向本报记者介绍,就是这椁顶一角,刚好可以和美国古董商手中的石椁拼接在一起。这成了美国买家归还石椁最关键、最有力的依据。椁顶上碎片的石质、彩绘也证明,它们是石椁的一部分,武惠妃石椁属于我们。

 

  虽有证据,但我方谈判人员表示,此次谈判“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迈克称还要给文物持有者做工作。

 

  古墓被盗外商大叹可惜

 

  今年1月,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大唐遗宝——唐代金银器展览”时,特意邀请迈克参观。迈克来回看了多遍,还想到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库房看一看,但被工作人员婉拒。“我们有的同事在博物馆工作了一辈子都没进过库房。”参与谈判的人员说,他们给予迈克很多优待,但在原则上坚决不能让步。在西安接下来的谈判中,迈克重提在相关方面合作的条件。西安谈判人员则答复:合作内容必须符合中国有关文物保护的法规;对提出的具体合作项目需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最后,西安谈判人员从情感上打动了迈克。他们带迈克参观了武惠妃墓的发掘现场。长18.5米、宽2.45米、有7个天井的武惠妃陵墓,让自称曾70多次到中国的迈克震惊。他很喜欢文物,看着被破坏的场景,不禁叹道:“破坏了多可惜!”深受触动的迈克表示一回美国就去同拥有石椁的古董商沟通,尽快促成石椁归还中国。

 

  今年3月,第二次谈判结束回国后,迈克给我方谈判人员发来了电子邮件,称“急切地希望尽早归还文物”,他还列举了全球的一些媒体,提出希望在一些权威媒体进行报道,宣传其归还武惠妃石椁的事迹。

 

  今年3月4日,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二处五大队大队长韩清龙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美国古董商终于同意将该石椁无条件归还中国。4月17日前后,文物抵达广州港。

 

  追讨还未结束

 

  在西安举行的文物交接仪式上,看到石椁被拼接起来,为石椁回国做了大量工作的香港中间人激动地掉下眼泪,失声痛哭。第一次看到完整石椁的迈克。目前,这副石椁存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室,暂不对公众开放。

 

  武惠妃石椁顺利回国,然而至此并不能画上一个句号。武惠妃墓虽然经过抢救性发掘,现在已经做了回埋保护,但被盗的墓葬已经呈现不出当时的胜景。参与发掘的文物专家扼腕痛惜:“我想见杨彬,很想知道杨彬进去时看到古墓内是怎样的景象”。

 

  警方此前在杨彬的电脑中,还发现了其他未追回的文物的图片。一件石床和前段时间比利时拍卖会上的一件非常相似;还有一些唐代壁画的照片……警方的追查仍没有结束。

 

  目前,我国还有难以计数的文物流失海外。据西安日报报道,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云辉在一次讲座中,谈及王处直墓、武惠妃墓的出土文物追讨成功时也表示:许多文物几经易手,想要追讨回来非常难。类似的跨国追讨之路还相当漫长,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链接

 

  武惠妃石椁为唐代珍品

 

  经文物专家鉴定,武惠妃的石椁为立体减底浮雕做法,为宫殿形状石椁,其内外均雕刻有侍女、花卉、鸟兽等,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是一件难得的唐代文物珍品,在全国已发掘的20多所唐代墓葬中体量是最大的,反映的内容最丰富;色彩保存最好;有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武惠妃是唐玄宗的宠妃

 

  武惠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爱妃,杨贵妃的婆婆,武则天的侄孙女。李隆基赐号为惠妃,其子寿王李瑁曾娶杨玉环为王妃。

 

  唐开元12年(公元724年)唐玄宗废王皇后,封武氏为惠妃,宫中对她的礼节等同皇后。此后,玄宗想立她为皇后,但遭到大臣反对。惠妃死于开元25年(公元737年)12月,终年40岁。赠贞顺皇后,葬于敬陵。

 

  据传,杨贵妃长相颇似武惠妃,唐玄宗因怀念武惠妃,才让当时是自己儿媳妇的杨玉环出家,然后辗转娶其作为贵妃。

 

  ◆关注


  田野文物陷保护窘境

 

  让人疑惑的是,武惠妃墓距村庄只有四五十米,距最近的人家不过20余米。然而,盗窃田野中的武惠妃石椁,杨彬的犯罪团伙花了一年多,先后6次进行盗掘,挖出的文物重达27吨。可是,整个过程中都没有人举报。

 

  师小群向本报记者介绍,关中地区的大墓比较多,上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后,已有很多凸起的墓冢消失,但现在散落田野的大墓仍有很多,保护较困难。

 

  西安一位不愿具名的考古专家表示,一些还未发掘的古代墓葬,主要靠当地政府和附近居民进行保护。但少数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保护古墓漠不关心,有的基层官员也忙于其他事情,忽视了文物保护。武惠妃墓附近的一位村民曾告诉一位考古专家说,有一次他发现异常后反映过,但不知为何没了下文。“盗墓贼脸上也没写字”,一位村民发现有人在墓地附近转就问对方是干吗的。盗墓人回答:“勘探队的。”村民也搞不清楚他们的身份。

 

  与此相对,盗墓者则相当专业。盗墓前,他们会做大量工作,选定的目标非常准,作案过程中,还安排人对公安局“站岗放风”,监控警方动向。盗墓者技术也很专业,他们找到墓道入口后,打下一节节雷管,爆破后刚好炸出可容一人的通道,甚至连土都不用挖出来。他们还能提前精确计算盗洞深度。不仅如此,这些盗墓者甚至还有自己的文物修复厂,专业程度让人瞠目结舌。“一座大型古墓,盗墓者可能一晚上就可以搞定”,一位文物保护专家感叹。

 

  在武惠妃古墓所在的村庄,一村民曾问考古专家,这里被盗后是否还能开发成景点,让村民们赚钱。这位专家没有作答。“保护好了会有更多的人前来旅游,村民在附近卖点凉皮都能赚钱。”这位专家事后愤愤不满地自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