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献拍场屡创高价

       所谓“抗战文献”,主要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期间由国共两党及民间各社会团体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两党领袖著作、党组织各类文件及抗日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纸杂志等等。

  “抗战文献”中最受市场青睐的是1945年前由各根据地出版的早期毛泽东著作,包括各种单行本、选集本等,它们是“抗战文献”的强势龙头品种。据悉现在国家机构收藏各类早期毛泽东著作约1700余种,民间约有3800多种。

  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出版物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抗战文献”板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解放区出版物留存下来的数量并不多,而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等早 中期出版的书刊更属凤毛麟角,它们是人民军队不断成长和壮大的最好见证,是“抗战文献”收藏中的珍罕之物,虽说八路军、新四军出版的书籍偶尔还能觅到,但 早已价值不菲。

  这些“抗战文献”是在十分艰苦的战争年代发行的,当年印刷数量本来就不多,一般也就几千册或数百册,且经历了持续战火的洗礼,故留存下来品相完好的很 少,有些到今天已成为孤本,故收藏价值极高。自进入新世纪以来,抗战文献在拍卖场上十分抢手,成交价年年上涨。前不久笔者在一家旧书店看到,一本由西南书 店印行、32开精装的《八年抗战中的八路军与新四军》,开价高达5000元;一本1938年新华日报出版的毛泽东单行本著作《论现在国内局势与中国抗战》 开价高达7000元。

  其实,抗战文献迭创新高并不是近期才开始的。早在2005年7月北京中国书店第32期书刊资料拍卖场上,4册一套的郭沫若等人所著的民国版《抗战将领 访问记》,就曾以2200元成交;5张民国时期印刷的《抗战传单、号外》以2420元成交;4册1940-1941年出版的《军民旬刊》(第三战区战地宣 传委员会编印)以880元成交;一本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1946年开明书店初版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以1320元成交;尤其是在2013年6月中国书 店举办的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套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晋察冀日报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1-5卷)竟以23万元的天价成交;一套1947年晋 察冀新华书店初版《毛泽东选集》(1-6卷)则以13.8万元高价拍出。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