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原生态还是要求变?

    非遗应该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保持其最原生态状况,还是不断改变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5月16日下午,丝绸之路文化贸易论坛暨2015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年会在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印度、伊朗、立陶宛等国的非遗传承者和设计大师,与中国非遗文化人士一起,就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意设计话题展开交流与对话。

  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美术研究所研究院王海霞第一个作专题演讲。王海霞认为,如果非遗的传承人仍然按照古法一成不变,那么将与现代生活严重脱节,必定市场欢迎度低。原生态是原生态了,但没有市场如何生存?不生存,那么非遗谈何保护?所以王海霞认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应该是并行不悖的,不能对立起来看。


  王海霞说,要分清保护对象是原生态作品,而不是转化来的商品。“分清需求对象,可以做到以商养文,”对于非遗的创新保护,王海霞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由非遗原生态的物品直接转化为产品,通过对其题材和内容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功能的改变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另外,抽取出非遗的艺术元素和图案纹样进行重新设计,也是一种保护和发展的方式。

  非遗的传承,还包括一些濒危的技艺,这就需要原材料的移植和保全。如此前传承的象牙雕等用珍贵原材料做的雕塑品。现在,象牙受到格外保护,那么,怎么办呢?人们开始用骆驼骨、牛骨来代替象牙,也能让这项技艺传承下来,而且“用骨雕,做得跟象牙一样可以以假乱真”。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