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仿汝釉弦纹瓶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文物,王公大臣也是投其所好,极力搜罗贡献,珍宝文玩从海内外源源不断的涌入皇宫,使之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级的文物收藏中心。乾隆皇帝鉴赏文玩追求十全十美。造办处制造物品一般先画小样,让皇帝过目,然后皇帝本人再提具体要求。当时的官窑瓷器生产流程也是如此。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乾隆瓷器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顶端。造型精美,色彩缤纷,图案新颖,繁缛者多姿,简约者含蓄,特殊品种亦为一代之奇。至于督陶官唐英对当时瓷器的杰出贡献,更是中国古代艺术史的一段传奇,留给后人包括本件茶叶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榄瓶在内的无数瓷器艺术精品。

       “清乾隆 仿汝釉弦纹瓶”唇口,长颈,丰肩,斜腹,圈足。颈部有五条旋纹。周身散步若隐若现之汝釉开片,匀净柔和,宝光幽现。其色恬静素雅,温润明亮,密布细小开片,圈足露胎为古铜色,而不是常见铁足之黑褐色,这正是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记述的“仿铜骨鱼子纹汝釉,仿内发宋器色泽”,严格以清宫的汝瓷为样摹制,追求“鱼子纹”和“铜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种中特殊而珍稀的一类。其底内书青花六字篆书款,为乾隆御窑早期的写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仿汝釉弦纹瓶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弘历古装像图》中就可以见到,乾隆皇帝一手执笔,若有所思地坐在书案前,案几上就出现“旁有一瓶梅,横斜数枝入”的情景,由此小小的事例可见乾隆皇帝对赵宋风雅的刻意追求,对瓶花一事更是情有独钟。宋人之风雅生活反映在陶瓷器皿上便是诸类高品味颜色釉瓷器的诞生,其时以汝窑为首的宋瓷开辟了中国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尊崇一色纯净、自然质朴的审美风尚深入社会各阶层,成就了中国美学的经典范例。然而宋瓷珍品存世极为有限,在后世不断地被仿制。仿古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项特色,明中期以降盛行仿古之风,在乾隆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

       此瓶若用于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宁的《聚瑞图轴》所绘,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内,不需要铜胆,因此它只能适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此为当年乾隆皇帝为宋汝窑粉青槌瓶所写的赞赋之句,认为釉色莹润秀美的汝釉瓶,放在书斋案头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无限之美感,借用这份赞美为本仿汝釉弦纹瓶咏叹,确实恰如其分,其既凝积宋人美学的菁华,又融汇十八世纪宫廷的审美意趣,细细地凝视,静静地品味,让我们体会当年乾隆皇帝的此份闲情雅致,遐想那些风姿绰约芬芳清逸的儒雅吧!

责任编辑:小灰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