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尔势不可挡,亚洲艺博会迎来黄金时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3月13日晚六点,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预展开幕。在当天仅短短三小时的VIP时间里,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两层楼的展场中的233家画廊被挤得满满当当。艺术家站在自己的小型个展前面接受各种藏家的搭讪,画廊工作人员循着感兴趣的目光上前介绍作品,画廊主和员工小声探讨刚刚离开的大人物,衣着不凡的被邀请嘉宾在甬道前徘徊。在过去的几年里频繁出现在国内新闻报道里的藏家名字,无一例外都出现在VIP名单里面:王薇、陆寻、乔志兵、余德耀。

 

      在纽约和伦敦经营的David Zwirner画廊这次主要推出德国艺术家Neo Rauch的作品试探市场反应,而让画廊主没想到的是,昨晚刚开幕,其中一幅价值近百万美金的大尺幅画作就被中国藏家买走。这让他有了强烈的要来香港开设分支画廊的想法。热闹的现场似乎足以说明,在香港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大形势下,艺术商机似乎势不可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面对亚洲的调整

 

      从2015年3月开始,全球艺术市场就开始了新一轮的繁忙。富翁、名流、收藏家、画廊主等相关的艺人士开始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东京、迪拜、纽约等各大国际机场与展会现场。仅3月一个月,就有十六个不同的世界级艺术展会,从最传统的欧洲经典艺术博览会(TEFAF),到当代先锋的小型艺博会VOLTA、PULSE、SCOPE等。

 

      巴塞尔艺术展被认为是这些艺术展会的鼻祖,无论是从其覆盖全球艺术市场的规模、还是参展画廊的数量,都令它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吸引力。从2013年开始,“巴塞尔艺术展”品牌从瑞士巴塞尔、美国迈阿密扩展到了第三个城市香港,这就意味着每年春季的艺术品交易热点会从欧美扩展到亚洲。

 

      今年,巴塞尔艺术展经过了前两届的尝试之后做出了一些调整。首先是展会日期从5月提早至3月,这一方面避免了和每年6月的瑞士巴塞尔“撞车”,导致画廊和藏家两边应接不暇甚至损失成交量,另一方面也成为新艺术季的开篇事件,不会让人们失去新鲜感。

 

      背靠中国内地、面向全世界的香港,也在前两届证明了自己是不差钱的藏家们的理想扫货地——无论收藏的是安迪·沃霍尔这类鼎鼎大名艺术家,还是当代新锐艺术家。今年这一届的画廊总数比去年略有减少,但仍保持了过去两届亚洲和西方画廊五五对开的布局比例。西方艺术世界的重头大佬如高古轩、佩斯、David Zwirner、Hauser & Wirth,以及在亚洲地区具有重要分量的画廊如长征空间、博尔励画廊、北京现在画廊一起,展位互相穿插陈设。

 

      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还有29家初次参加的画廊,其中包括纽约的Edward Tyler Nahem Fine Art、伦敦的Thomas Dane画廊、悉尼的Darren Knight画廊,以及香港本地的狮语画廊。

 

      在媒体见面会上,艺术展总监马克·斯皮格勒(Marc Spiegler)一如既往地表达了对本次展会的乐观态度。“这几年亚洲画廊的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也吸引来更多的西欧藏家。他们觉得,香港比其他地方更有趣,因为这里的作品层次非常丰富——既可以看到经典名家如毕加索,又可以看到亚洲地区的新生艺术家。”本届展会将在3月15日到17日期间对公众开放。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