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俑
在唐三彩众多的器物中,最为突出的是俑类。艺人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动物形象的认真观察,经过提炼和加工,将其艺术地再现出来。不同人物、不同身份,塑造得准确生动、生气勃勃。如唐三彩的女俑有三种形象,即贵族妇女、侍女、艺妓,劳动妇女的形象较为少见。
唐三彩胡族鱼尾服女佣
文吏俑一般头戴梁冠,身着官服,双手持笏,拱于胸前,直立于三彩台座上。武士俑身材健壮,表情威严。天王俑体型高大,身着甲胄,一手又腰,一手举拳,脚踏恶魔或猛兽,怒目圆睁,威武异常。同镇墓兽一样,天王俑也是墓中镇邪之物,它是受佛教影响而出现于唐代的一种新造型。盛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民族及世界各国来往密切。深目高鼻、身着胡服、足蹬长靴的胡俑,出土较多。他们牵着背负重载的马与骆驼,仿佛正在长途跋涉。除胡俑外,还有黑身卷发、红唇白眼、被人们称之为“昆仑奴"的黑人俑及许多肩背货袋、手持水罐的“大食人”俑。
唐代的镇墓兽在前代的造型基础上,有的两胳膊间增加有火焰形翅膀,大耳、兽身畜蹄,竖眉鼓目,张口怒吼,各色对比强烈的色釉,更增加其咄咄逼人、凛然不可侵犯的感染力。
在动物俑中,马俑最为精致。唐代马的特点是头小颈长,膘肥体壮,臀部发达,骨肉可辨,线条流畅。它们有的昂首嘶鸣,有的腾空奔驰,各种形象塑造得细腻生动、栩栩如生。有的骏马颈项鬃毛上剪留有“三花”、“二花’’或“一花”,这是区分马的等级的一个标志。除造型外,马的釉彩极为富丽、晶莹明亮。除马俑外,骆驼也是唐三彩中最常见的动物。在陕西西安中堡村出土的骆驼载乐俑,骆驼体型高大,四肢强健有力,站立于方形板座上,昂首引颈,张口长鸣,颈毛、腿毛质感极强,刻意追求真实,造型结构准确自然。驼毡上置乐舞俑七人,男性乐俑六人,手持乐器,姿态各异,中间立女舞俑一人,且歌且舞,气氛欢快热烈,反映出盛唐时期兴盛的歌舞景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