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50周年

      2012年是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5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对现代玻璃艺术影响深远的变革性运动,世界各地都相继举行纪念展览活动,在美国就有150多个展览。

      在1962年之前,玻璃的制作仅仅是出现在工厂大规模生产中,工艺技术也是在传统的"学徒制"下进行传授,由玻璃设计师和工匠分工合作完成的玻璃产品都是限于功能性的。玻璃工作室运动使玻璃从工厂引入到艺术家工作室中,以及大学的艺术教育体系中,彻底摆脱功能的限制,转变成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材料。玻璃雕塑家Fritz Dreisbach说,"最能代表美国玻璃艺术风格的词语是'自由'。"他回忆道,在这次艺术的实验变革中,他和其他艺术家感到极度自由,在其中允许你去犯错误和尝试,从几年来传统的技术中跳脱出来,从而拓展了玻璃的界限。

      随着玻璃工作室运动的推动,一些艺术院校建立了玻璃课程,培养出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也催生出很多不同的玻璃艺术风格体系。从发起至今,工作室运动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在很多艺廊、博物馆、歌剧院、会议中心以及很多公共场所,和私人府邸都可以看到手工玻璃雕塑作品。其中,美国玻璃艺术家Dale Chiluly的玻璃装置艺术作品则是工作室运动最显著的例子。

      创建玻璃工作室之—路玻璃艺术之父Harvey Littleton

      说起国际玻璃工作室运动,就不能不提Harvey Littleton(1922年6月生),他是一位美国玻璃艺术家和教育学家。在30年代时,他的父亲在纽约康宁玻璃博物馆工作,所以他从小就成长在玻璃制作的氛围中。他父亲希望他长大后会在物理学上有所建树,但他却选择了艺术领域。最开始他从事的是陶瓷艺术,在一次欧洲之旅中他无意中发现了玻璃在艺术工作室中运用的可能性,从而对玻璃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他开始进行试验和多方宣传,至1962年终于在Toledo艺术博物馆创建了玻璃工作室并组织了第一次玻璃吹制研讨会。他要让玻璃这种材料从工厂的工业制造中走出来,为工作室的艺术家所应用。

      Littleton在50年代时期一直从事陶艺工作。在1949年,Littleton进入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学习陶瓷。那年,他开始在Toledo艺术博物馆进行陶瓷教学工作。Littleton作为陶瓷艺术家,他的作品在芝加哥艺术博览会和在芝加哥以及纽约的画廊内出售,并参加了国家性的展览,包括1953年美国工艺协会主办的"美国设计师工艺家"展,1954年在锡拉丘茨艺术博物馆的"全国陶瓷展",1956年在法国戛纳的"首届国际陶瓷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62年7月在托莱多艺术博物馆第二次的玻璃工作室活动成员照片。第一排从左开始是:Rosemary Gulassa, Harvey Leaf-green (过来帮忙教学的退休瑞典玻璃吹制师傅), June Wilson, Robert C. Florian, and Harvey K. Littleton.后一排从左开始是:John Karrasch, Octavio Medellín, Clayton Bailey, Stanley Zielinski, Norm Schulman, Diane Powell, Edith Franklin, and Erik Erikson.

      拿到陶瓷的硕士学位后,Littleton在1951年开始在威斯康辛-麦迪森大学教书,1957年他拿到了一笔研究经费得以访问欧洲,这次出行他了解到了伊斯兰文化对西班牙当代陶瓷艺术的影响。此外,他在巴黎拜访了Jean Sala,Sala建议他尝试单独使用玻璃进行创作。
      
      经过四个半月在西班牙的研究后,Littleton去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在那他惊奇地发现7个小玻璃作坊。随后他又去了穆拉诺岛,他参观了在那大大小小五十多家玻璃工厂。有一些作坊将小玻璃熔炉摆在外面让几个吹制工人现场演示吹制过程以吸引游客,在这里他完全就被玻璃迷住了。在此之前,他认为玻璃只能在工业生产的环境下进行团队操作。在穆拉诺岛的游历让他相信独立艺术家也可以在自己的私人工作室中进行玻璃艺术创作。

      回到意大利维罗纳的威斯康辛工作室后,Littleton开始试着在他的陶瓷窑炉中融化一小炉玻璃(以粗陶碗作坩埚)。由于这批实验,美国工艺协会让他在1958年第3届全国研讨会上组织一个玻璃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玻璃艺术家Michael和Frances Higgins和Eral McCutchen;其中,Eral McCutchen曾经在美国佐治亚大学做过夹层玻璃。第5个成员Paul Perrot,是康宁玻璃博物馆的董事。在1961年,美国工艺协会举行第4次研讨会,这次Littleton在会上不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还展出了他去年用熔化的碎玻璃塑造并雕刻完成的玻璃作品。在这次研讨会后,Littleton开始着手申请经费用来创建玻璃工作室。

      1962年3月,Toledo艺术博物馆的董事Otto Wittmann为Littleton提供了一个博物馆的存储间作为玻璃吹制工作室一周临时的使用场所。Littleton将他的熔炉运到Toledo后重装,但第一批玻璃溶液太粘稠了,根本无法吹出玻璃泡。接着Nick Labino从外面带回来几袋玻璃弹子球。这些透明的玻璃球,被称之为475号,是由Labino为纤维玻璃制作所研究的,它们熔点很低,是用来做玻璃吹制的理想材料。"最终,每个人都试着吹制玻璃,"陶瓷艺术家Norm Schul-man(现年87岁)回忆说,"我们所有的人都成功地吹出了玻璃泡泡,就像吹口香糖那样。"在工作室的最后一天,一名路人看到工作室成员生涩的吹制操作,他即兴拿起吹竿,向艺术家们演示如何旋转和摆动吹竿,示范吹出了一个碗,这对艺术家当时来说就像魔术表演一般神奇。这个魔术师是Harvey Meanwhile,一个瑞典退休的玻璃吹制工人,Littleton接着请他在6月份的活动中过来帮忙教学。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