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认养是惯例

1277954037503_000.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统建筑、古建筑的保护,认养是种惯例。”开平碉楼保护专家张国雄博士说,在欧洲,在保持遗产建筑外观、结构等不变,并遵循文物保护要求的情况下,一般都由民间投资保护与开发。开平碉楼保护目前采用“托管方式”,但未来还是会走民间认养的路子。目前已经有实力企业准备投资开发碉楼与村落的计划。据悉,意大利文物保护部门当年就曾出台“一元钱入住城堡”的保护模式。

 

      焦点问题:


      1认养费用如何使用?

 

      据吴就良介绍,根据认养的年限和碉楼的实际情况,初步估计每栋碉楼的认养费用大约在30万~50万元。

 

      这部分费用将由开平市文物管理部门依法确定合法单位对认养碉楼进行修缮、日常养护等。

 

      2认养人有什么权利?

 

      “认养者享有房屋的使用权,也拥有养护、监护和冠名权。”吴就良称,根据初步的想法,认养者在认养期间可以在自己认养的碉楼内生活,可以根据生活需要对碉楼进行适度的装饰,也可以改造成展览馆、创作室等,但决不能变动碉楼结构和外观。

 

      “碉楼旅馆的想法可以成为现实。”吴就良说。

 

      3认养是否会破坏碉楼?

 

      监管如何到位?

 

      吴就良称,碉楼需要“人气”,南方潮湿,没人居住就容易坍塌,让人居住、使用是最好的保护,但前提是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相关条例,不能超越相关法律、法规半步。认养者还必须遵守当地风俗习惯和乡规民约,“要保持遗产地原生态”。

 

      在认养碉楼的保护监管上也有明确规定,吴就良称,认养者在认养碉楼时,都必须与文物管理部门签订《开平碉楼认养合同》,根据合同约定,保护资金不落实的,或者没有保护好碉楼,甚至破坏碉楼的,文物部门将依法中止合同。

 

      破坏碉楼将停止认养

 

      “认养者原则上不可以转租他人使用。”吴就良说,但认养人要移居海外,或者有其他的情况发生,可以办理认养中止手续,或者由文保部门转租给第三方。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