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制粉彩屡创拍卖天价市场前景看好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的持续受宠,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的持续受宠,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就拍场看,近十年来创高价成交的官窑瓷器,绝大部分都出自清代官窑。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空前发展,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属于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阶段,创烧了许多精美绝伦的官窑器,其中以珐琅及粉彩制作工艺最为珍贵难得。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这一釉上彩新品种。粉彩初创于景德镇御窑厂,盛行于清宫内廷,广泛流行于民间。因粉彩为康熙晚期初创,工艺尚未定型,故流传下来的官窑粉彩极其稀少,还带有五彩与珐琅彩的某些工艺特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康熙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康熙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康熙帝对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型体、花纹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画样或木样,审查后才能正式烧制。器物的款识或有或无,写什么样的款识以及配合纹饰的诗句等都须经过康熙皇帝的批准。另外,制瓷粗糙不合要求者还要赔补等情况,在档案中也有详细记载。当时的督窑官唐英一方面按皇帝的旨意制作精美的宫廷用瓷,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因此屡次在拍卖会上以天价成交。

 

       2013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的“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碗”,刷新了康熙时期瓷器拍卖的最高价成交纪录,使得康熙瓷器实现了突破5000万元大关的进程2001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清雍正粉彩蝙桃橄榄瓶”被拍至4150万港元,创当时清代瓷器的市场最高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佳士得推出的大收藏家张宗宪收藏的“清乾隆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以1.5123亿港元拍出,创当时粉彩瓷器的市场最高价。更有甚者,2011年佳士得春拍上最为人所瞩目的“清乾隆粉彩镂空团螭龙纹时时报喜转心瓶”,估价高达2亿元,成为目前估价最贵的粉彩瓷。

 

       近年来随着粉彩瓷器在拍卖会上大放异彩,引起了海内外古玩爱好者高度关注,能够收藏到一件御制的彩瓷不仅能赏心悦目,提高收藏水准,提升身份档次,作为投资稳更是赚不赔的买卖,据深圳鑫宝源市场部余总监称,今年古董艺术品投资收藏,已成为富豪热衷的新领域,并透露近期公司刚从国内一位资深藏友手中征集到一件康熙御制的官窑粉彩瓷器,宝贝为藏家祖传臻品,藏品品相精美,保存完好,是皇帝御用的宫廷精品,实属罕见。

 

       此藏品口沿微外撇,直壁,圈足,以乌金釉为地,其上又以粉彩绘画“花卉”图案,充分展现出康熙时期宫廷繁丽富贵之特色,此件粉彩作品即为康熙时期国力昌盛时所烧制,是颇受帝王喜爱的御窑宫廷陈设赏器,整体画工精美,纯净莹润的墨彩和粉彩花卉的搭配相映成辉。施彩瑰丽浓艳,纹饰繁缛,尽显清代宫廷华丽之风,底足内有青花楷书“康熙年制”四字双行款,堪称康熙御瓷,保持完整,实属少见之重器极为难得,相类似的作品在各大馆藏及拍卖中罕见,极具收藏和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