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百年发展历程
2014-09-25 10:41:38 来源:国际艺术界网 已浏览次
中国油画的发展经历了艰辛坎坷的历程,贯穿了整个百年的历史,耗尽了几代画家的心血。
作为欧洲传统绘画形式的油画,早在明代就由欧洲传教士携带进入中国。清代前期,宫廷画师中,有好多位欧洲传教士画家,如郎士宁(Castiglione,G.)、王致诚(Attiret,J.-C.)等,他们的油画作品颇得皇帝的赏识,但他们的油画技艺并没有为中国画家所接受。另一方面,澳门、香港、广州、上海等沿海城市先后成为通商口岸的时候,一些欧洲画家随商人来华,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英国画家钱纳利(Chinnery,George),他在澳门、香港、广州等地作画约20年。他们的绘画技艺和油画作品在民间传播,仿效这些欧洲画家的当地画师,成为最早从事油画创作和销售的中国画家。广东的关作霖、关乔昌便是其中有名的油画家。可以说,是沿海城市从事旅游商品的画师们,揭开了中国油画艺术发展的序幕。

郎世宁画作
清代晚期,一些中国官吏和文人到欧美各国的博物馆中,看到欧洲名画原作,使他们为之折服。薛福成、康有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等人的欧游文札中,对这些名画新颖的诗意作了生动的描述。由于他们见到的是欧洲绘画的代表性作品,而不是他们的前辈文人见到的传教士笔下的圣像。因此清末文人心中的油画作品不再是"虽工亦匠","不入画品"的奇技淫巧了。同时,海禁大开之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已经由轻蔑、贬抑一改而为尊重和仰慕。作为欧洲文化组成部分的油画,也成为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学习对象。在戊戍变法失败后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广泛考察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其目的是"揽万国之华实,考其性质色味,制以为方,采以为乐","以起中华之沉。而欧洲绘画就是他考察、采取的花朵和果实之一,他认为通过学习欧洲绘画,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绘画的消沉。20世纪初期的中国知识界,对于西方绘画的态度大都如此。当时的人们是为了复兴中国文化而学习欧洲绘画的。

潘玉良《花摊》
对于绝大多中国画家来说,在世纪之初并没有直接面对欧洲名画的机会。虽然在观念上变排斥为仰慕,但即使是有志于研习西画者,也只能面对西方绘画的印刷品摸索前进。
清代后期,天主教会在上海土山湾孤儿院举办绘画工场,选拔有绘画天赋的儿童,由西洋传教士中擅长绘画者教授摹绘圣像。这成为中国境内最早出现的传授西画技艺的场所,清末在上海活动的洋画家,不止一位出自土山湾。他们在上海招收学徒,传递来自传教士教给他们的画艺。在扩大西画影响方面的作用,远远超过了清代前期宫廷里的传教士画家。
清末民初以"西洋画"扬名沪上的那些画家,如周湘、徐清、张聿光等人,都是这样通过间接渠道,点滴、片断地接受西画影响。由于他们在摸索学习西画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中国传统画法和绘画基础修养,所以他们所画的"西洋画",在严格意义上都是"参用西法"的中国画;他们所作的油画,实际上都是中国画家的西画试验。最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油画作品,当然不是由他们临摹的圣像,而是这些画家所画的风景和肖像。
当时的油画风景,多描绘中国南方的港口或乡村景色。停泊着渔船的海港,矗立着宝塔的村镇,在朝霞或夕阳的映衬下显得宁静而神秘。这正是外国旅游者心目中的"中国风景"。
责任编辑:小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