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广东为什么特设艺术衍生品展区

      艺术广东不仅希望展示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面貌,也希望从艺术产业上引入更多生机。从大众消费收藏角度来看,将艺术家原创的艺术精品经过设计再加工的艺术衍生品,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它所引导的产业链可以带来巨大的产业价值量。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其中,直接的艺术品销售以高达1604亿元交易额,即90%的占比独占鳌头,而艺术授权品、艺术复制品、艺术衍生品交易额为180亿元,仅占整个市场10%左右。有趣的是,对比欧美国家,艺术版权产业发展带动艺术衍生品交易额是艺术品直接交易额的3倍以上。刚好相反的“地位”,也可见我国艺术衍生品行业仍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实际上,艺术机构也越来越重视艺术衍生品开发。早在2008年,雅昌文化集团便开始启动艺术衍生品的开发工作。在北京,经营艺术衍生品的机构林立,如百雅轩、尤伦斯艺术商店、白盒子艺术馆、艺奇798文创基地、稀奇等;在广州,广东美术馆礼品店、“HI百货”、扉卖品等艺术商店,也逐渐成为大众了解艺术或消费艺术的另一扇窗口。

      但是,艺术衍生品需要经过艺术家的亲自授权,才能合法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而我国对艺术授权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事实上,作为国际通行的艺术商业模式,艺术授权在西方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其对于推动艺术产业同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虽然衍生品在艺术品市场的比重非常小,但未来的潜力很大,一方面是人们对此有需求,另一方面版权消费的意识在提高,这无论是对艺术家还是画廊也是有利的。

      2014年,第五届艺术广东正式设立艺术衍生品展区。各类具有艺术家正式授权的艺术衍生产品及原创文创产品,将在该展区出现。除了特设艺术衍生品展区,引入完善而专业的授权介绍等,还为此专门举办《艺术品该如何衍生》主题论坛,艺术家们碰撞对话,令更多有意从事衍生品开发的机构、设计师以及生产企业有更明确的标准指引,有利于壮大产业规模。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