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模子也是收藏品

       旧时过中秋,自制月饼几乎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节目。这样,打月饼的模子便成为当时百姓人家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月饼是自制的,一家有一家的特色,打月饼的模子自然也是形状各异。

 

       月饼有文字考证的历史在北宋,苏东坡诗中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饴和酥。”因此,月饼模子的历史似乎也应追溯到宋代。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子,较为常见的是明清时代的产物,这可能与其材质的耐久性有关系。民间所用的月饼模子多为木质,且多为杜梨木所制。杜梨木又叫“杜木”,木质细腻,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除用于制作月饼模子,更广泛用于雕刻家具和印章。

 

       常见的月饼模子,直径在三四寸左右。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正方形、椭圆形、莲花形、桃形。月饼模子图案、形状的变化,一方面体现的是制作工艺的多变,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月饼的不同馅料。

 

       在传统文化中,嫦娥、玉兔、吴刚、桂树,已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也是月饼模子最常见的图案题材。民间常见的月饼模子,“福”、“德”是出现较多的文字,龙、麒麟、蝙蝠等瑞兽祥兽则是图案的主角。同时,月饼模子上还少不了一圈规则形状的花边,“缠枝花”比较常见。这样,月饼从模子打出来后,显得图案规整而雅致。

 

       如今,月饼模子早已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日渐罕见的精美收藏,见证了社会生活发展变迁。

  

       综合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