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拉翅

是慈禧晚年的发明,传说慈禧晚年的时候,因为头发脱落,无法再梳满族传统的两把头,才发明了这种以铁丝做架子、以布做胎、以青缎或青绒布做套的帽子式的头饰。因为这种大拉翅不是以自己的头发梳成,可以做到一尺多高,又能承载许多沉重的珠宝首饰,深得慈禧的欢心,在满族的贵妇中也广为流行。但宫女或者平民女子是绝对不可以戴这个的。穗子也有讲究,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在大拉翅的一边穿上一串红穗子,平时大多饰以鲜花、绒花或者珠宝。

      现在看清朝的电视剧,后宫的妃子人人头上都顶着一块儿小黑板似的“旗头”,两边各一串红穗子。其实这个发型既不是清朝300年的传统发型,更不是人人都可以这样梳的。


      这种“小黑板儿”的学名叫作“大拉翅”,是慈禧晚年的发明,传说慈禧晚年的时候,因为头发脱落,无法再梳满族传统的两把头,才发明了这种以铁丝做架子、以布做胎、以青缎或青绒布做套的帽子式的头饰。因为这种大拉翅不是以自己的头发梳成,可以做到一尺多高,又能承载许多沉重的珠宝首饰,深得慈禧的欢心,在满族的贵妇中也广为流行。但宫女或者平民女子是绝对不可以戴这个的。穗子也有讲究,只有逢年过节才可以在大拉翅的一边穿上一串红穗子,平时大多饰以鲜花、绒花或者珠宝。


      对于这种最为现代人所熟悉的清宫发型,曾在清宫中居住过一段时间、并为慈禧太后绘制油画肖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自己的著作《禁苑黄昏》中有过详细的描写:“从前拥有一头秀发的满族贵妇人都通过一枚金、玉或玳瑁的簪子(指扁方)把自己的头发从这发髻中引出来,挽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皇太后和宫廷女官们用缎子取代了头发,这样较为方便,也不容易乱。她们的头发光滑得像缎子一样,头发结束而续之以缎子的地方很难看出来。发髻周围绕着一串珠子,正中是一颗硕大的‘火珠’(应为东珠)。蝴蝶结两旁是簇簇鲜花和许多首饰。头饰右方悬着一挂八串漂亮的珍珠组成的璎珞,一直垂到肩上。”


      显然,慈禧晚年遮掩脱发而创造的变通之法在这位来自西洋的女画家眼中,成为了东方魅力的代表,大量的珠宝大概也是令美国女画家目眩神迷的原因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婉容的大拉翅

责任编辑:梦迪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