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申遗成功不是目的,更不是政绩

      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6月22日央视)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又给了国人一个更加自豪的理由,是对大运河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认同,也能够更好地保护两处历史文化及相关遗址。

      但是,一个担忧也隐隐而来:在运河和丝绸之路一线,地方政府正在筹建一些以运河和丝绸之路为由头的景区,这些地方申遗的成本会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相关景区的价格会不会出现报复性上涨?

      申遗是为了开发和牟利,还是为了保护与传承?答案当然是后者。世界遗产只是一个名号,重要的是对遗产实施保护、开发并向人类展示。

      进入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名录的景区,在过去一二十年时间里,纷纷呈现出涨价趋势。故宫、黄山、武当山、九寨沟、张家界等知名景区,都在申遗之后将价格涨起。一方面,必须要承认,地方申遗确实花了不少钱,但另一方面,申遗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涨价,而传承和保护的工作做得不够,这样的申遗态度和结果非常让人纠结。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世界遗产都涨价。杭州西湖在申遗成功之后仍然免费,这样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景区学习。

      申遗既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更不是政绩。无论是大运河,还是丝绸之路,在成功申遗后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去保护和传承在这两条路线上所蕴藏着的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其次才应该是开发和利用这两条线路并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明晓了这一点,国人才会对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申遗完全点赞。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