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林:机构收藏不能来者不

      每一个收藏机构对自己未来藏品的搜集,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即使是捐赠,也不可以来者不拒。

      日前,歌手艾敬(现转型为当代艺术家)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其雕塑作品《海浪》,国博欣然接受,并对外声称这一收藏行为是综合考量的结果:“艾敬的这一作品能与国博已有的历史、现实题材的作品进行比照,同时该件作品又趋向生活化,这让国博向多元的收藏体系迈进了一步。”
 
      姑且不论艾敬的作品价值如何,国博作为一个国家级博物馆能够接纳当代艺术品本身就让人感到高兴。由于特殊的原因,中国国有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机构关注当代艺术的目光很少,参与收藏更是鲜见。然而,从文化、艺术的发展角度看,着手当代艺术的收藏都势在必行。所以,此次国博接受当代艺术作品的捐赠和收藏,行为本身就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然而,国博的这次收藏行为属于偶发动作,并不是一个专业机构进行的持续性的收藏行为。因为每一个收藏机构对自己未来藏品的搜集,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即使是捐赠,也不可以来者不拒。

      当代艺术在中国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现在正是整理、收藏当代艺术作品的最佳时间。而介入特定历史时间段的定向艺术品收藏,首先要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国际上成熟的机构通常是首先成立项目专家委员会来制订收藏计划,并指导计划的实施。

      国有博物馆、美术馆担负着对社会民众进行美育和历史教育的重要功能,而馆藏品则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围绕馆藏品进行的知识生产和知识输出:一方面,博物馆、美术馆专家和其他机构专家以及民间专业研究者要对目标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及史料考证,这是机构的知识生产;另一方面博物馆利用藏品和相关研究成果,对社会进行知识输出。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被国际关注和被国际藏家收藏,如果国有机构仍然无动于衷,则意味着在将来,我们的孩子想看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只能远涉他国去瞻仰了。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