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国际化的契机

《耶稣家谱》,2006年,综合材料,200× 150 cm-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耶稣家谱》,2006年,综合材料,200× 150 cm

 

《明星卫士之18》,A·R·彭克,1993年,木板丙烯,312 × 560 cm-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星卫士之18》,A·R·彭克,1993年,木板丙烯,312 × 560 cm

 

《俄尔普斯》,马库斯·吕佩尔茨,2003年,布面油画,130×160CM-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俄尔普斯》,马库斯·吕佩尔茨,2003年,布面油画,130×160CM

 

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国际化的契机

                                                                              ——从展洲国际即将举办的收藏论坛谈起

 

  近期,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和艺术品市场上一个热议的话题就是德国新表现主义,这是由于前几个月展洲国际的开园展《2013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开幕以来在中国艺术界引发了轰动,据悉,北京展洲国际艺术区又于8月31再举办一次“展洲国际·全球艺术品市场收藏与投资”高峰论坛,应该说,这将是继展览之后,展洲国际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上掀起的又一次高潮,由于这次论坛不仅讨论的是国际艺术品收藏的主题,还将涉及到展览中的几位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作品在中国的收藏,因此,此次论坛或许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在这些新表现主义艺术家中就有:乔治·巴塞利玆(Georg Baselitz)、约尔格·伊门多夫(Jorg Immendorff)、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安塞尔姆·基弗(Anselm Kiefer)、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 Lupertz)和A·R·彭克(A.R.Penck),这六位艺术家都是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新表现主义的大师,早在80年代他们的作品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其中尤其是基弗、吕佩尔兹等人还中国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影响了不止一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这种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由于种种原因,此前很少有这么大规模和这么重要的新表现主义的作品亮相中国,展洲国际的展览不仅提供了一个我们直面国际知名艺术家进行认识和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提供了一个收藏这些杰作的机会。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