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逸夫博物馆全景


关于构建现代型大学博物馆的思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馆长 徐世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内一流的恐龙展区


      大学博物馆是收藏、研究、保护、展示各种重要标本、文物的场所,是高等学校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据中国博物馆学会大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我国高等学校现建有不同规模、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质地理类、考古类、人文历史类、生物类、中医药医史类、航空交通类以及机械、电子类等博物馆或陈列室100多所,这些博物馆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同时在面向社会开展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大学博物馆的发展还很不平衡,虽然有少数馆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大多数馆在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建设一个现代型的大学博物馆,仍然是各地和各大学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笔者所在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是一个规模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新型大学博物馆,在构建现代型大学博物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同行进行商榷。

 

      一、现代型大学博物馆的含义

 

      与其他博物馆一样,大学博物馆也具有收藏、科研、教育三种基本职能。应该看到,这三种职能是一个不断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它们与社会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大学博物馆应该具有现代意识,把握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脉搏,建设现代型的博物馆。

 

      笔者认为,现代型大学博物馆,应该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新型大学博物馆。建设现代型的大学博物馆,需要现代博物馆学的理念以及现代型的博物馆学人才,需要充分认识传统型大学博物馆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二、传统型大学博物馆存在的不足

 

      传统型大学博物馆从建立到运作,形成了不同于一般性博物馆的显著特征,有些特征如藏品的丰富和典型程度是引人注目的,而有些特征却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不足。笔者认为,大学博物馆目前存在的主要不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展示内容陈旧

 

      大学博物馆的初衷主要是为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因而其陈列内容基本上反映了教科书章节的特点,而且很多年几乎不作大的改变。这与当今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以及新的理论、新的学科和新的成果的竞相涌现是不相称的,也就谈不上更好的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而且,专业性强是其普遍的特点。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