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课堂讲解文物枯燥乏味缺创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博物馆要为小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暑假期间,前往博物馆、美术馆参观的小观众寥寥无几。崔晓 摄


      英语培训、军旅体验、海外游学……今年暑期,夏令营市场一如既往地火爆,五花八门的主题夏令营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报名参加。相比之下,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社会基地,我市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却门庭冷落,很少能看到小观众的身影。

 

      公共教育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国外,博物馆往往被视作学生的“第二课堂”,但由于陈列、宣教理念滞后,国内博物馆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参观兴趣,成了公共教育体系中“被遗忘的角落”。如何将博物馆的社会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教育资源,拓展成学生的“校外课堂”,是摆在学校和博物馆面前的共同课题。

 

      收费夏令营人气火爆 免费博物馆门庭冷落

 

      8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南京市博物馆探访。在大门售票处的提示牌上,清楚地写着“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可免费参观”,但整整一个上午,来博物馆的观众都是成年人,而且多是外地游客。记者逛了四五个展厅,没看到一个小观众的身影。

 

      市博介绍,该馆去年共接待观众36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8.3万人,仅占总数的23%。记者随后走访了其他几家市属博物馆,情况也大致相仿,小观众寥寥无几。

 

      相比之下,社会上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的各种暑期夏令营却人气很旺。

 

      记者在一些民营教育培训机构网站上看到,暑期针对中小学生推出的夏令营活动花样繁多,有英语培训、军旅体验、科普探险、海外游学等各种主题,时间短的三五天,长的接近一个月,费用也从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

 

      南京一家连锁教育培训机构今年推出的暑期夏令营多达10余种,其中时间最长、价格最高的是“加拿大3周深度游学夏令营”。“参营费用是3.6万元,虽然价格高了一点,但报名的人还是很多。”负责夏令营报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夏令营每团20人,出团时间是7月底至8月中旬,几个团的名额早在6月份就已经报满了。

 

      “现在社会上的暑期夏令营种类繁多,而且越跑越远,其实内容无外乎是参观游玩。博物馆就在孩子们的家门口,还是免费的‘校外文化课堂’,但却吸引不到小观众,这种反差值得博物馆人反思。”南京市博物馆馆长白宁的话中既有疑惑,也有几分无奈。

 

      讲解枯燥文物“冰冷” 博物馆课堂“不好玩”

 

      7月中旬, 42岁的唐女士花了8000元,给儿子报名参加了一家培训机构推出的“新加坡7天游学夏令营”。根据行程安排,营员们会参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还会与当地学生插班上课,体验精品国际班课程。

 

      “儿子回来后说,夏令营里安排的教育活动,就是在大学里拍张照留个影,还上了两堂英文课,其余时间就是逛景点。”唐女士说,很多海外游学夏令营其实是翻版的境外游,没多少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之所以报名主要是想让孩子出去开开眼界。至于有没有考虑过暑假期间带孩子去博物馆转一转,唐女士直言没想过,“以前也去过,但孩子没什么兴趣,觉得不好玩。”

 

      同样是“校外课堂”,有免费优势的博物馆为何会“竞争”不过社会上的夏令营?

 

      在白宁看来,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国内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一直没能与中小学教育有效结合起来。目前,我市各家博物馆虽然与不少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但活动形式都是以参观展览为主,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效果平平。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