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时下的博物馆建设倾向重数量轻质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单霁翔参观河北省博物馆新馆

      

      “目前,我国各地博物馆建设高潮迭起,极大地改善了博物馆的基础设施条件,但是不可否认,在‘博物馆热’中,存在着重数量增长,轻质量提升的倾向。”12月1日上午,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在河北省博物馆参加了“文化河北•创新设计”跨界学术论坛。

      

      单霁翔认为,“博物馆热”的主要问题包括重建设速度,轻功能保障;重新奇造型,轻地方特色;重硬件投入,轻管理支撑等方面问题,严重影响博物馆社会作用的有效发挥。

      

      -博物馆应该是长存于世的典范

       

      单霁翔说,目前全国至少有六七个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博物馆之城,在三至五年内要打造100座博物馆。“这种做法犹如‘大跃进’运动!我非常反对这一做法。”

      

      “博物馆馆舍应该具备独特的文化意义,有它的文化责任,蕴含鲜明的文化主题,阐述丰富的文化理想,创造独特文化共建,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单霁翔表示,2006年五一受河北省领导之邀,来看河北省博物馆改扩建方案,自己一眼就看中了现在实施的方案。河北省博物馆新馆的建设既尊重了原来的建筑特点,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外观不奇特的情况下,将老馆和新馆有效衔接起来,守住了博物馆在城市中的突出地位,给人一种深刻的文化印象。“一个得体的博物馆,应该是一个长存于世的典范。博物馆在今后的岁月中给人们的应该是一种文化的感受,它不仅是一个文化的殿堂,更应该是城市的客厅,人民生活中的一片文化绿洲。”


      博物馆是珍贵文物最密集的汇集地,然而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使文物藏品遭受自然和人为损坏的威胁不断增加。单霁翔表示,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状况不利、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长期困扰博物馆文物藏品安全,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改善文物藏品保护环境,提升文物藏品管理水平,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博物馆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强化预防性保护理念,开展馆藏文物环境控制、藏品病害检测分析、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才能提升博物馆藏品的保护水平。” 

      

      同时,要加强文物科技保护的研究,对文物进行个性方案的制定。单霁翔说,对于博物馆来说,还要加强抗震处理。“今年对故宫博物院4个库房进行了实验性抗震处理,后年所有库房将全部完成抗震性性处理。”

单霁翔表示,博物馆发展应注重引进和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开放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加快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博物馆的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使各项活动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有效提升藏品保护、文物修复、陈列展览、安全保障、社会服务和运营管理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Angel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