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时尚惊艳跨界 唤起人们关注大熊猫

m_16_6.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Lawrence创作中。 资料图片

      ——成都国际金融中心“I Am Here”大型艺术装置艺术家专访

      将于2014年1月中旬开业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近期备受业内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九龙仓集团在国内的首个国际金融中心项目,还因为国际知名艺术家Lawrence Argent与成都国际金融中心跨界合作,首度为中国项目设计作品,将制作一只高达15米的巨型熊猫艺术装置。该作品被命名为“I am here”,将成为这位“熊猫艺术品创作之父”艺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近日,Lawrence Argent来到雅安的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与大熊猫“亲密接触”,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创作大型艺术熊猫 “IAmHere”,你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主题呢?

      Lawrence:创造这件都市艺术作品,我就是想唤起人们关注大自然,保护珍稀的熊猫。我在琢磨创意的时候,想努力将熊猫与建筑融合,而且让它更有趣,用一种不同的方式吸引人们驻足观看。熊猫从大楼顶层向下跃出,从天而降来到成都,仿佛要向来来往往的人们诉说它自己,这就是我制作熊猫装置艺术的基本创意。

      我尝试了不同的方法来创作,也为这个熊猫设计了很多各异的外形,也思考了它的制作工艺。因为在寻找创意的时候,你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制作的环节。在大型建筑物旁边放置这种艺术装置本身就很复杂,而且也具有十足的独特性,因此工程量比较大。我们还需要明白此行的目的,如果没有人类的干预,熊猫就会灭绝,正是考虑到熊猫的保护,我才让这组熊猫装置向人们宣称“I  am here,我在这里”。

      记者:据说制作艺术熊猫耗费了3000块三角形构件,和您之前的大型艺术装置相比有哪些难点?

      Lawrence:在制作中遇到的挑战很多,除了向前冲的创意,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工期较短,必须很快地把这个作品完成。正常情况下,要制作如此大的艺术装置,需要耗费12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个作品的工期只有120天。因此,要完成这一项目,所有人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在既不损害,又不更改原有结构设计的情况下,把熊猫装置放置在建筑物上,这样做必须要让它适合这栋建筑,这个实施起来有点难,尤其是工程方面,这让工程师遇到了不少问题,最终我们想出了一个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您给IFS制作的熊猫装置,是您的第几件装置艺术作品?是在国外制作呢,还是国内制作?

      Lawrence:我在美国做公共艺术装置时就有人问这个问题,你的东西都是哪儿产的?很多东西在我工作的国家都是没法制造的,因为有工艺方面的要求。在美国我有专门的工匠为我做东西,在中国也有。“I am here”的装置是在中国制作的,做成以后会被运输到展示地。这个熊猫体积非常大,有15米高,必须先运组件过去,然后就地组装。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