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的公共性

作为时下诸多伴随艺术发展与演绎的中国当代美术馆,不仅在学术收藏上要有助于学术推进,在其它方面也应具有作为美术馆的特定讲求,如在功能上,美术馆要求具有学术展览、学术研究以及学术收藏等最为基本的功能性讲求。在馆内设置上,其要求包括学术委员会、学术中心、展览中心、展藏中心、宣传中心、拓展中心等部门。在场馆要求上,包括展览展厅、图书室等核心场馆,其中,展厅的大小、高度等硬件性要求也需依据美术馆本身的定位而进行自我选定和设计。当然,这些所谓的学术软件和场馆硬件性要求也只是其可以被称作为美术馆的少量前提性条件,除此之外,有一点是极为重要的,即美术馆的公共性,这一点是所有美术馆都要拥有且必须拥有的,无论是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虽然从2008年开始国内博物馆相继迎来免费开放的大潮,今年年初国内美术馆免费开放的大门也已亦宣称开启。同时,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等国家省市类美术场馆的免费开放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内美术馆公共进程建设的行动性所在。但是,除此之外,仍有部分美术馆始终保持着它的一成不变。就拿前不久和朋友去看的一个专业学院的毕业展来讲,“因我们没购门票而被拒之于门外”,由此可见我们的公共性建设还需加把劲。这里重提“美术馆的公共性”也是希望这一良好的开端能够被扩展并持久的进行下去。美术馆作为一个人类精神场所的公共空间,它的“公共性”属性在其源发之初便以严肃的神性标准给于界定。作为一个展示人类精神文化的场所,没有什么可以含羞或遮蔽的,不仅不应设置门槛,相反,更应敞开大门,笑迎公众才是。以收取“门票”之类的计策来阻截公众的视觉上和精神上的权利是极为低下的不可取行为。尽管很多“馆员”会以“非营利”之词来自我释义,以口辩式的方式来维护其美术馆的形象,同样或以“场馆维护”之类的言辞来作为其正当性收取费用的“合法性”理由,但“馆员”们为何不在展览进行之前,便将经费中的“门票”性费用赢取从草稿、文件中割除,以此扼杀掉自我心生的以榨取他者合法性视觉需求而换来“牛奶”与“面包”的谋策与手段。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