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实践,尊重个性

专访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

中国文物网:现今中国美术馆都有哪几种形式?

张子康:目前中国的“美术馆”与“非盈利艺术机构”,大致归为以下类型:各级政府直接设立的公立美术馆,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民营美术馆,但享受政府间接支持的美术馆,如炎黄艺术馆、何香凝美术馆;再有企业家按自己理想状态建立的私人艺术机构或是作为企业产业链条与战略发展一部分的美术机构,这两种类型时常以交叉方式存在着,如东宇美术馆;私人机构社会化后的美术馆,如今日美术馆、观复博物馆;外资作为主要后盾的非盈利艺术空间,如“尤伦斯当代艺术空间”等。

中国文物网:在这种多元美术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张子康:中国美术馆起步较晚,1929年才有了第一家国立美术馆。现今中国美术馆体系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中国至今没有完整的美术馆行政管理系统,建章立制的工作普遍滞后,隶属关系比较混乱。另外,对于什么是公益性文化单位、准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不同的单位政府采用什么样的支持与补助政策,都不明确,也没有整个非盈利组织的税收法律体系。而且,现今还需要进一步放宽对设置公益性艺术基金的限制。

中国文物网:中国的美术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起着怎样的作用?

张子康:美术馆,作为视觉艺术收藏、展示与研究的中心,对本土文化的关注与建设是责无旁贷的,可以说,美术馆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地体现出国家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准和综合人文素质。美术馆对民众审美趣味的提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种教育的努力将直接影响当代文化的整体走向。灿烂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融合与转型中,必将在文化自信心方面形成新的民族凝聚力,美术馆在这一进程中应当承担自身的历史使命,进而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中国文物网:中国的美术馆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它的发展状况呢?尤其是美术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市场环境这个大的背景,您怎么看待现今艺术市场的高度繁荣?

张子康:现今,艺术品市场一片繁荣向上的景象。一方面吸引了民众的关注力,普及了文化知识,提升了艺术文化在大众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投资热”现象出现后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现今市场上的部分艺术作品价值与价格的明显偏离。商业操作、人为炒作控制了市场价格走向,而部分普通百姓和初入市场的投资买家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古代书画和当代书画的收藏、投资、销售概念,这样就会导致盲目跟风,价值标准错位。作为古代艺术作品,更多的是关注其艺术价值和价格,现代艺术作品则是重点关注其学术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今日美术馆一直提倡公益性和学术性的原因。

中国文物网:您能具体谈谈关于美术馆的公益性和学术性吗?

张子康:美术馆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它本身应该是为社会服务的。作为一个平台,它在推广学术、审美教育,以及在培养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都应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且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搜集、保护、研究、传播与展览,并与商业利益无关。公益性保证了美术馆中的艺术品具有较高学术性和艺术价值。提倡美术馆的公益性并不是指学术性高的艺术品不能体现商业价值,而是指优秀的艺术品需要在一个不受商业干扰的环境下生存。

反之,若美术馆的商业性操纵艺术品的价格,误导了大众的审美取向,收藏者购买的并不是真正具有较高学术性、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这样对未来文化艺术发展是种迫害,会阻碍社会文化进步。所以,中国为什么必须要建立美术馆,必须建立公益性、学术性的美术馆,就是因为在经济社会中,必须要经常的提醒大家,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不从商业、利益方面出发,只由文化价值去考虑一件艺术品!

中国文物网:在坚持“公益性”和“学术性”的前提下,您作为今日美术馆的馆长,有没有什么独特的经营理念或者发展机制和大家分享一下?

张子康:在展览上,今日美术馆以推广当代艺术为主旨,不断完善以学术机制为核心的全面协作,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寻求创新,鼓励实践,尊重个性,实现今日美术馆的专业高度和形象高度的全面建设和提升。

同时,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努力吸引民间资金,开创了非盈利民营美术馆运营机制的先河。注重学术研究,围绕在国际化语境中备受关注的当代艺术热度学术话题展开讨论,以民主的方式,通过专业的学术团体共同推动学术发展,并制定了科学而方向鲜明的学术战略规划。通过学术研究,建立学术高度,不断放大社会资源,有效地向大众推广美术馆的理念,从而推动大众的审美与创新,充分优化各经营部门的资源配置,就是力图发挥出民营美术馆独特的活力。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