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牙齿终结真伪隋炀帝墓之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出土的铜铺首

前天,中国考古学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宣布,此前在扬州市发掘出土的西湖镇曹庄隋唐墓葬主人确认为隋炀帝和萧后,考古人员还证实,在墓中发现了隋炀帝的牙齿和萧后的骸骨。此前,扬州一直有一个清代大学士阮元考证并修缮的隋炀帝陵,在上世纪90年代成为了省级文保单位,是当地的热门景点。考古专家究竟凭何“铁证”否定已有“身份”的帝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却为何称作“墓”而非“陵”?随着真墓现身,被称作“伪陵”的热门景点又将如何自处?

牙齿年龄与

隋炀帝年龄相符

3D“透视眼”

扫描墓志

今年4月,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发现疑似隋炀帝陵寝的古墓。该古墓出土墓志写有“隋故炀帝墓志”。随后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专家称,墓内两颗牙齿鉴定为50岁左右的男性个体,结合文献记载,隋炀帝杨广生于公元569年,卒于公元618年,年龄和“牙齿年龄”吻合,确认一号墓主人是隋炀帝杨广。二号墓内保存有部分人骨遗骸,经南京大学体质人类学专家鉴定为大于56岁、身高约1.5米的女性遗骸。二号墓虽无文字信息,但根据墓葬形制、墓内出土高等级随葬品和对人骨遗骸的鉴定,结合文献记载,判明墓主人正是萧后。

3D“透视眼”

扫描墓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巍表示,“确定墓主身份最主要靠文字资料,墓志是最确切的证据。发现时墓志其实局部相当模糊,考古部门运用了当今国内最为先进的3D扫描技术识别。”墓志上已识读出的志文为:“隨故煬帝墓誌、惟隨大業十四年太歲……一日帝崩於揚州江都縣……扵流珠堂其年八月……西陵荊棘蕪……永異蒼悟……貞觀元年……朔……葬煬……禮也、方……”

“杨广去世的时候是隋朝,史籍上记载他下葬的年代是贞观元年,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王巍称,这些跟文献记载完全吻合。

延伸阅读

双面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在位时间约14年。《隋书·世祖本纪》中有记载隋炀帝: “上美姿仪,少敏慧。”但他的政绩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纣王、秦始皇等与他相比。 “炀”,是杨广被缢杀当年,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同时也是杨广的表兄弟和前下属唐国公)加的谥号,表示 “好内怠政”、 “外内从乱”,为 “下谥”、“恶谥”。

千古一帝

开凿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会稽,北到涿郡(今北京)。大运河开凿前后历时五年,后经元朝取直疏浚,全长1794公里,成为现今的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大运河不少河段,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有专家表示,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对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开创科举制: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开疆辟土:杨广灭陈完成南北统一。即位后西巡半年之久,促成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笔华美:《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分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期藏书最多时也仅有8万卷。

亡国暴君

劳民伤财:传统观点认为,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其罪行罄竹难书。他荒淫无耻、残忍毒辣、祸国殃民,最终葬送了短命的隋王朝。隋炀帝造隋朝大运河耗费民力,成为他后来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病变身死:炀帝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公元618年,炀帝准备迁居南京。从驾虎贲郎将元礼等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

温婉萧皇后

隋炀帝愍皇后萧氏,出身中古政治文化世家兰陵萧氏。历史上记载的隋炀帝的子女只有四子二女,其中三子一女为萧后所出。史书中记载,萧氏性婉好学,颇得文帝与独孤皇后之宠,与丈夫杨广之间也相当和谐。炀帝曾数次下江南,萧皇后必随行。对于炀帝的暴政,萧皇后因为惧怕而不敢直述,作《述志赋》委婉劝诫。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