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手札成藏界新宠

手札,是书信的别称,又称书札、信札、书简、书牍、尺牍、尺翰、尺素等,广义的手札还包括文稿、诗稿、日记、手稿、便条、跋语、题签、笔单、贺词、明信片、签名封、小幅书法作品手迹等。
书信是人类传递信息的载体,人类有了文字,也就有了信息交流的要求,中国书信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代。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张逐渐推广普及,书信便有了空前的发展。现在被视为“无价之宝”的1700多年的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存世最早的书法真迹,其实这是陆机问候患病朋友的一封信简。而著名的“三希堂三帖”——王羲之写给亲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还有颜真卿的《争座位帖》、杨凝式的《韭花帖》等等,其实都是手札。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讲的是战火纷飞年代,一封家信暖人心,其价值比黄金还珍贵。不意,此话放到目下的太平盛世,名人手札仍然堪比黄金。
收藏名人手札,其实是收藏一份友情,存继一种记忆。笔者在采编工作中也陆续收藏了几百封名人手札,其中既有国内著名作家,也有境外资深学者,既有德高望重的耄耋长者,也有崭露头角的文坛新锐,有的还为我的“书斋文化”和“文房收藏”题词鼓励。如著名书画鉴赏家谢稚柳曾欣然为我题写“斋名缘”的墨迹,著名书法家赵冷月挥毫写下“文人雅事”四字赠予我。董桥先生是学者型作家,他一生爱书、藏书、读书、评书、著书,文笔清新雅致,语言诙谐有趣,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他给我的信函,是用颇具功力的毛笔书写。信中说明了迟复的原因,称拙著“格外新颖,灯下翻读,兴味无穷”。董桥的书法,如同他的美文一样,清新俊朗,走笔婀娜,线条秀美,让人赏心悦目。
由于现在已经进入了电子时代,电子邮件、短信、微信满天飞,手写的信件已渐渐式微,不再是交往的主流。故从收藏角度来看,手书的名人信札肯定会越来越珍贵了。但收藏名人手札,首推毛笔书写的信札,其次是签名笔书写的信札,再次是钢笔书写的信札,最后是原子笔、铅笔书写的信札,因为原子笔、铅笔会花、会淡化。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