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现代设计结合所带来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今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下,随着经济变革的发展,民间艺术这种根植于传统农耕经济基础下的手工形态,注定不可能成为物质文化的主流。无论我们再怎样的保护、挽救,它依旧一天天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和失传。因为我们无法改变民艺日渐稀少的使用和需求这一事实。但是,民间艺术不但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还面临着如何开发利用、延续与演进的问题。如何将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把传统民间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寻找具有现代意义的切入点,是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个迫切问题。

现代设计对民间艺术的借鉴

我们对于民间艺术的珍视,并不是一味的沉溺于审美的情感体验,我们所期望的中国现代设计是在理性秩序下借助西学之风,熔铸民间文化传统,培育中国现代设计的文化生命力,而不是盲目裁切古代图形的优秀片段,将其凭空移植到外来文化中去。因此,通过发掘、提炼民艺中的精华,使之成为中国现代设计的新活力源泉之一,是民间艺术对中国现代设计最好的启示。

民间艺术中蕴涵的中国本源文化精神的传承

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设计为人的生存需要、更深层的心理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服务。未来设计的导向将会是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表达的设计天地,这与民艺的观念性和手艺性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现代设计与民间艺术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例如,抓髻娃娃是陕北民间剪纸中一种传统主题的吉祥娃娃纹样,是劳动人民富有创意、寄托意愿的精神载体,具有很强的观念性。它一方面象征生命繁衍,祈盼生育招子;另一方面寓意招魂纳祥,保子平安。吕胜中的“小红人”系列作品,就是对其的借鉴与创新。它不是什么具体的剪纸娃娃,它是一种概括的形,代表着作者的某种观念,象征着人类自我寻源、灵魂复兴的精神。其中,最具原创意义的是,吕盛中利用剪纸本身正负影像的对立共生,以及由此而来的“图——地”观念的变革,去发现和转换民间艺术中的剪纸符号和精神。他的独特,不是在现代艺术中吸取传统的技法,而是将民间艺术的思想、民间文化的实质内容在现代艺术领域里展现出来。

现代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个性的丧失、人性的淡漠、精神的焦虑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把人类推到了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危险境地。现代设计以市场为价值取向,牺牲了人对自然与生俱来的联系,使人成为陷于城市孤岛的可怜虫。人们不免会产生怀念传统工艺中自然和谐的韵味。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就是在找寻一个历史与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切入点。鉴于民艺的传承性,尤其是取材、自然、单纯亲切的性格,使得正在复兴的“师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哲理得以寄托。而恰好当代设计也希望能在后现代社会中摆脱高科技的负面效应。由此分析,拥有良好传统文化背景的中国设计必然应该向民艺取经,调整节奏,摆脱盲从,发掘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中国的设计成为国家发展的创造力之源。

民间艺术造型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现代设计中吉祥物的设计制作,是将创意精神通过设计转变为物化的产品,再通过销售转变为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吉祥物的设计可以借鉴民艺中强烈的吉祥观念和吉祥造型,其三维造型讲究浑圆饱满,简洁流畅又带有野趣。设计吉祥物时对民艺中的某些原型不可追求得太具体,而应该有一个“超乎象外,得以环中”的抽象过程,以保持其最本质的精神气质。用齐白石老人的话来说就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借鉴不是对民间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以新技术、新的方式对民艺的设计创新,创造出具有当下国际风格、时尚风格的吉祥物来。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