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府铜艺:传统工艺需要科技创新
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同治年间,在绍兴的“朱府铜艺”制作精湛,生意兴隆,产品销到了京城。由于战乱原因,被迫结束铜生意,传人举家迁往杭州,融入了杭州的打铜巷,祖传工艺得到了延续,铜器又进入了街头巷尾。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全中国,“朱氏铜雕”传到了第四代,朱炳仁和他的兄弟从做铜字、铜牌开始,重新寻找和再造“朱府铜艺”的辉煌,杭州金星铜工程有限总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铜饰工程企业之一,铜雕拥有现代的高新技术,为杭州铜雕注入了活力。
原来的传统工艺,被视为一级手工艺品,只停留在“小铜器”、“小生意”上,市场打不开,围绕着“小”字转,日子不好过。为此,公司从改造传统工艺着手,研究和开发了多项铜雕专利技术,解决了着色、耐腐、抗震、散热等技术难题,从而开创了中国的铜
建筑艺术,铜壁画艺术、铜城雕艺术、铜装饰艺术。这些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是科学技术的体现,正如《中国科技日报》文章中说的:“雷峰塔不等于许仙加白娘子”。仅雷峰塔工程就用了12种创新技术,才有塔的浮雕、彩雕和雄姿。但锻铜基面的图案又离不开祖传的手艺,使铜装饰部位有层次感和文物感。接着,本公司承接了桂林42米高的铜塔、常州天宁寺153米高的宝塔。铜殿、铜庙、铜亭一个又一个,业务越来越多。
记得2005年的秋天,在吴山广场露天展出的“百子弥勒”铜佛,是现代科技的结晶,采用全套新工艺制作,根据现代理念创意,将佛体斜倚着地,百个60厘米高孩童附着佛身,动作各异,讨人喜欢爱看,其展出之处日晒雨淋、风雪侵袭,金属自然本色不变,而且越擦越亮,永远光彩夺目。展出期间轰动整个杭城,每天有几千人排队观看,大街小巷、男女老少都议论着这尊佛的神态金光,一睹为快,心灵愉悦,都说:“这样逼真活现的佛像还是第一次见到”。曾获世界科学发展成就奖,说明民间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焕发现代艺术生命,让人们百看不厌,真正体现了“杭州铜雕”亮相吴山广场的艺术价值。
科技使古老工艺青春焕发,上海展览中心的金塔,不仅需有传统手艺,而且要有现代科技,缺一不成。这个中心主楼的金顶,是上海最高标志性建筑物。它经历了半个世纪,已不是当初的金碧辉煌,金塔和四边小金塔已暗淡无光,为保护历史性建筑,恢复昔日的光辉,没有现代科技是完不成的。金顶有105米高,2200块金板,修复时不能少不能移不能调,要有昔日的光辉四射,特别是色泽的处理要求很高,各块的金色必须一致,不能有差异,如果一块颜色不对,整个工程失败。后来采用电鎏金新技术,在原旧铜金板上进行高反差感光,解决了高空上金难的技术问题,使2200块铜金板均匀地上了金。如果没有高新技术是不可想象的,光靠手艺是完不成这样的高难度工程的。美国、日本的专家看了十分惊异,他们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了不起,如此难度的高空上金我们也不会,中国人完成了,这是你们的骄傲,向你们学习。”
公司的创新和发明,把现代科技运用到传统工艺中,充实和丰富了“杭州铜雕”,以锻铜、铸铜、刻铜以及叠镶铜组成,科技改变传统的铜雕,引起内在的变化,其特征非常鲜明,已形成的有书艺铜雕、彩色铜雕、三色铜雕、装饰铜雕,使作品达到了最佳的艺术及实用效果。现在,铜塔、铜殿、铜桥、铜船、铜墙以及铜书壁画等艺术品,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和赞誉,成为极有收藏价值的珍贵艺术。但是,这份历史遗产,除个别传人外,几乎无人进行技艺的研究和传承,杭州铜雕后继乏人,处于濒危状态,对其应进行保护极为重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