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礼品卡销售火爆 专家呼吁尽快打破潜规则

送礼让节日变味让家长老师都很纠结 教师节“红包”,不得不送不得不收?
为学莫重于尊师。每到教师节,学生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今年,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教师节礼品卡格外火爆,让这个充满敬意的节日变味。在商家的推波助澜和社会风气的感染下,家长和老师都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专家呼吁,尽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打破无奈的“潜规则”,莫让金钱玷污了师生之情。
教师节礼品卡网上销售火爆
原本“礼轻情义重”的一张贺卡似乎已不足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近日,上海一家大型超市推出“贴心”的教师节购物卡,面值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随后,超市表示道歉并撤下购物卡。然而,这类购物卡并没有销声匿迹,而是“转战”电商网站。
记者登录到京东商城网站发现,热门搜索排名第一位的是“礼品卡”,包括现代庆典卡、致敬卡等多种实体和电子卡。
其中,教师节版礼品卡格外引人注目,面值从200元、500元、800元到1000元不等。礼品卡售卖十分火爆,评价多达数千条。
9月7日,京东商城显示“该商品已下柜”。而网上超市1号店的“感谢师恩礼品卡”依然在售,有100元到1000元不等的面值,卡上印有“教师专属”“致以最真挚的感谢”等字样。类似“教师节送礼不错”等评价更是随处可见。
除了网站外,一些商店、超市也不愿错过这一市场蛋糕。“教师节礼品”都摆放在各卖场的醒目位置,从烟酒、食品、保健品到化妆品、装饰品,甚至数码产品一应俱全。
“潜规则”作祟家长教师都很无奈
在“送礼表衷心”的环境下,商家总会创新出五花八门的礼品。然而,将教师节送礼风行全归因于商家也不公允,家长与老师才是“合谋买家”。但他们表示,在“潜规则”之下,也很纠结很无奈。
一周姓家长对记者表示,老师很辛苦,过节送点礼很正常。然而,也有家长对此表示非常反感。孩子正在读初三的林家坤说,“这不是赤裸裸地鼓励送礼吗?”
更多的家长是在买与不买之间“无奈地纠结”。内心上,他们不愿意送礼,觉得是“不好的社会风气”。但又担心,自己不送别的家长会送,孩子得不到老师的“照顾”。
其实,老师们也很烦恼。“送这些俗气的礼品卡还不如孩子们亲手制作的贺卡温暖。”武汉一私立小学教师杜金霞说,以前,学生会在家长的指导下画一张贺卡,老师收到卡片很开心。
教师节何时才能变纯粹?
在商家宣传送礼、有家长乐意送礼、有老师坦然收礼之下,教师节开始变质。然而,教育、工商等部门却表示对此“束手无策”。
教育部门也曾多次要求,教师不得借节日之际,向家长、学生收取礼物、礼金、有价证券等,一经发现查实,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分。但令他们感到困惑的是,这种收礼行为一般“数额少、较隐蔽”,难以查处。
专家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家长不敢不送,教师心安理得接受的重要原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认为,在“办事送礼”等社会风气盛行的情况下,“老师红包”现象的出现不可避免。教师节送礼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当务之急是重塑师德、重塑社会正常风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