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佛像供养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魏。刺绣。长49.4厘米,宽29.5厘米。1965年在甘肃敦煌莫高窟125、126窟前石缝中出土,现藏甘肃省敦煌研究院。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佛像供养人绣品为北魏广阳王元嘉供奉的刺绣佛像残片,虽损坏较为严重,但仍可见一佛、一菩萨、五位供养人以及各式纹饰,图案复杂,色彩鲜艳,刺绣针法灵活多变,堪称中国古代刺绣工艺之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刺绣佛像供养人名款)

此绣品以绸为底满地施绣,佛坐于正中莲台之上,右侧菩萨侍立。莲台下左右分列四女一男,身穿胡服,衣服上绣忍冬和卷草纹,身旁一侧还绣有名款。图案最下方为发愿文,残存有“广阳王慧安(元嘉)造”等字样,由此可知该绣品年代为公元487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东晋绣品)

此绣品是我国目前年代最早的一幅满地施绣装饰性绣画,体现了东晋到北魏期间丝织品满地施绣的特色。现出土于甘肃敦煌以及新疆和田、吐鲁番等地晋魏丝织品,均为满地绣,整幅都用细密的锁绣全部绣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刺绣佛像供养人边缘纹样)

该绣品在针法和色彩的运用上都比汉代刺绣更加进步。绣工以单行锁绣勾勒边缘,双行锁绣绣出轮廓,再以多行锁绣大块填充,同时辅以正反变化的锁绣针法突出纹饰的立体感,技艺高超。绣品色彩以浅黄色为底,将红、黄、绿、紫、蓝等色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千佛袈裟图)

此绣品主题为佛像供养人,开一代绣佛之风气。绣佛的出现与北魏以来佛教的兴盛有着直接关系。此后绣佛工艺品大量涌现,尤其到了唐代佛教愈胜,现传世和出土有绣帐灵鹫山释迦说经图、释迦说法图、千佛袈裟图等不少唐绣佛像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战国罗地龙凤虎纹绣)

锁绣是我国刺绣工艺中产生最早和最传统的针法。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绣品战国时期龙凤花卉刺绣残片,就是以锁绣技法绣成于帛上。汉魏时期的绣品也多是以锁绣为主,织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纹饰。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