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地艺术区——中国“艺术”硅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号地 村庄里的艺术社区

草场地火了,798人流如织,酒厂、环铁……越来越多的地区划进了北京的艺术地图,划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基地,一切在其他区域看似仅属于艺术的辉煌,在何各庄村的一号地却是另一番景象。

土地+艺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号地所在的何各庄村,正处于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拥有大面积园林景观、水系是不言而喻的。但也正是因为地处绿化带,建筑面积少,且产业项目受到极大限制。据一号地投资顾问公司常务董事赵卫东介绍,这里原本是北京市千斤顶厂,后几次改换门庭,但效益都不理想,土地、厂房闲置多年。2005年,受798影响,北京菲尔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驻了一号地,同时启动园区策划方案,其间进行大量的调研和规划设计,两年之后才开始实施。

具备了初步的产业基础,园区的发展方向由此定位为文化创意产业。提出何各庄村打造1号地艺术园项目,总面积2700亩,涵盖整个何各庄行政区域,以“村庄”为核心的六大功能区,集艺术机构、艺术家、策展人、经纪人、评论家、收藏家等形成完整的艺术产业链。

到这里,一号地和其他艺术区似乎还没有差别,但他们关注的绝不仅在艺术产业的发展,“关键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艺术区与村庄建设互动。”赵卫东说。

据记者了解,何各庄现有村民近千人,收入单一,租金就是主要来源。流动人口的增加,导致治安、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

而一号地建设中的重要一项就是村民住宅改造工程,村委会将村民住宅从村民手里租过来帮助其改造运营,全村出租的400多平方米的院子,原本2万元租金,但出租给村委会就能得到三到四倍的租金,再由村委找相关运营公司对原住宅进行改造、包装,出租给高收入群体,如艺术家、企业高管等。由此,区域档次获得整体提升。对原住居民,在周边买或租房,则很便宜,不愿走的村民,村委会提供三栋住宅楼租给让出宅基地的村民。同时鼓励村民外出就业。

不仅如此,一号地本身的建设也为村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园区建设必然优先消化本村人口,起步阶段就已经安置了村里的数十名劳动力。”赵卫东说。更重要的是,园区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创业机会,“园区发展起来,必然增加对配套设施的需求,可以做餐饮服务、可以做画框颜料供应等等。”预计项目完全实施后,村民人均收入将增加三万多,“让村民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同时享受产业发展的成果,这就是我们的初衷。”

规划配套

打造艺术社区综合体

原本在清华环艺所工作的于立现负责一号地D区整体规划。那是整个一号地艺术园商业氛围最为成熟的区域,目前仅D区的艺术藏品价值就在12亿元以上。

“要启动整个艺术区,最容易切入的就是当代艺术的画家。” 于立说。

前京广铝业的旧厂房及场区已进驻包括A—SPACE、台湾现代画廊、尚元素艺术馆、威诺里萨、段落空间、吴画廊、美国汉默艺术基金、世纪星源画廊、你画廊、艺术地图、艺公馆、金谷仓等22家艺术机构。北京汉雅轩艺术有限公司、张小刚艺术有限公司、一岩堂艺术馆、邱志杰工作室等国际知名的艺术机构也将进驻。另有70多位国内外艺术家在318艺术区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

一号地艺术园的发展已经拉动了周围四个村跟进,奶东、奶西村、崔各庄乡、黄港等都被带动了起来,竞相效仿。

“因为有大牌艺术家在,有领袖级别的人物在,因为有当代艺术一线画家张小刚、邱志杰等,业内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艺术机构汉雅轩、紫云轩都在一号地安了家。”目前6家已经开业,其他还在装修设计中,金谷仓、段落空间等也将于明年3月底陆续开业。

北京有很多艺术区,但有周密规划的却是凤毛麟角,也许是艺术家独断独行的个性气质,使得艺术家聚集往往有自发性,艺术家自己拉上一群朋友,集中在某地租房建画室,于是就形成了艺术的小圈子。而一号地的画家聚集则不同,它是第一个有规划的,花在设计图上的时间整整用了两年,从布局到产业安排,从工作室到生活空间,是艺术社区,而不是简单的艺术聚集区,“不是只求把艺术家拢到一块儿,从创作到展览再到艺术品拍卖,一号地是个综合体。”

天和、地和、人和、己和

也许清华工美出身的于立为一号地带来了丰富的业内资源,但发展仅此一点显然不够。“仅靠艺术圈的人做不来,一号地的建设需要既懂规划又懂政策,讲究天和、地和、人和、己和。”于立一一详解。

“天和”是国家支持创意产业,有了支持才有发展空间。“地和”是交通优势和展览空间,“当代艺术作品追求震撼的艺术效果,作品往往很大,需要足够的创作和展示空间。”同时,一号地有两个高速路夹着,在两个高速中间到出口1公里左右,四通八达又带有点儿世外桃源的隐秘性,正是艺术家需要的。“人和”,艺术与土地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艺术和当地农民生活的改善紧密相连,获得人心的支持。“己和”便是兼具创意设计和规划能力的规划团队。

“我请你看看增加了设计感,民房可以变成什么样。”这是位于O区的民宅改造样板间。设计不一定要花多大的成本,关键在心思的独创性,现代时尚、古朴和典雅就这么不争地融合在一起。中式的院落,飞檐红窗格下是欧式的敞开厨房,居室内还设有形体训练房和录音棚。原始砖涂上了墨汁,沧桑与古朴的韵味立现;顶灯钢丝缠绕,简单的几块金属板、几条钢丝敲敲打打,缠缠绕绕,艺术感觉顿生。“计划进行改造的有300套民宅,各具特色,大小不一,还有几进院的。年租金20万,但这个样板间刚做,就有人愿出30万租下。”旧木地板、旧砖节约了成本,却提升了意境。民房改造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精彩”。

别致的环境自然能吸引高端群体进驻,但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是高端群体和当地农民必然在生活方式、理念习惯存在差异,两个阶层的人怎样融合,怎样更好地生活在一起。何各庄村委会将村民素质教育与和谐环境建设也纳入了一号地项目的重点工作范围,相应管理模式的创新已在酝酿之中。商报记者 姜琳琳

专家点评

创意产业的现实支撑

创意价值链系统的形成需要创意氛围和政策环境;需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突出核心价值链,避免商业化;需要切实的价值实现途径。

创意要成为产业必须有一个能够实现价值的系统,笔者姑且叫他创意价值链系统。价值链的概念是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价值链的运用主要是针对单个企业而言,但随着不同企业间价值联系程度提高和传递频率增加,企业间的联系也就反映为外化的价值链过程的集合,即价值链系统。艺术家用“思想”和“智慧”作为开展“生产”的资源,是价值链的主体。艺术经纪、策展机构是艺术产品的“营销部门”,餐饮服务、画框颜料供应是“后勤保障”。这些环节相互联接,就形成了价值链系统。

要想让创意价值链系统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笔者认为至少要符合以下四点要求。

首先,创意价值链系统的形成需要创意氛围和政策环境。以英国伦敦为例,在伦敦,创意产业的艺术基础设施占全英的40%。特别设立协调小组,以增强伦敦创意产业活力。而目前北京创意产业所需要的产业氛围和政策环境正日益改善,这对一号地艺术园的发展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第二,创意价值链系统的运行需要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国际著名的创业产业区几乎都与老厂房、旧仓库共存共荣。残旧建筑物不仅利用成本低,而且为创意活动预留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一号地的开发也正是对于创意价值链系统的空间载体的构建。

第三,创意价值链系统需要突出以核心价值链,避免商业化的空间布局对价值链系统的侵蚀。空间载体开发需要有好的规划,有好的模式,但应避免过分的商业化,否则艺术园的蓝图只会被商业地产开发所取代。酒吧、咖啡厅、各色餐厅和休闲设施只能是创意价值链的附属物,一旦喧宾夺主则创意产业区也就变成了酒吧一条街。

第四,创意价值链系统需要有价值实现的途径。具备大量有经验、有实力、有渠道的艺术经纪和策展机构,才有可能推动创意价值链系统的良性运转。如果能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实现从资源投入,艺术产品“生产”,再到产品展示、销售,一个真正的创意产业区就形成了。

商家故事

“渴望”画廊新生

二十年前,一部电视剧风靡大江南北,惹得万人空巷不说,现在讲起来,还有老人儿为女主角刘慧芳的经历抹眼泪。没错,就是《渴望》,当年宋大成的实习车间,就是今天一号地“你画廊”的所在。

2007年6月,你画廊正式进驻一号地D区。开业初的第一次展览,便有周边别墅的主人陆续前来参观。艺术品是毫无疑问的奢侈品,本不指望以散客计算人流量来评估运营情况,但这样的“开门红”还是让画廊的主人赵驰颇感欣慰。“这里开始招商前,我就关注很久了,当时考虑比较多的还是便利的交通,而且周围有已经成熟的高档别墅区。”

国内画廊属于营利机构,不像国外的有艺术基金支持,通常经营采取以展览促销售的方式。“我们要靠销售养活自己,要生存。先做展览,再进行销售。”而展览是否吸引人,销售能否水到渠成,则要取决于画廊老板的甄选眼光是否独到,画廊的艺术定位能否得到市场的肯定。

对于你画廊,赵驰有着明晰的思路,就是定位当代艺术的原创作品。“当代艺术更易于为大家接受。书画是国粹、是传统,但当代艺术更易突出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观念。”你画廊倡导原创精神,真实表现艺术家的内心感悟,更自由、更开放、关注面更广,揭示社会问题更深刻有力。“对画廊来说当代艺术不仅是一个潮流,同时让艺术家更关注社会。上世纪90年代就提出过人文关怀,但那个时候,就普遍的生活状况而言,自己都没关怀好,怎么关怀别人,只有先在精神物质上占据一个高度,才能去思考和关注不同的人,现在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与赵驰的思路不谋而合,1号地的艺术定位也定位在当代艺术。“如果是做传统书画的店铺性的我也不会来了。”赵驰笑着说。

“在一号地,所有的画廊基本都在400平方米以上,有租金的限制,一年的房租就是20万到30万。能付得起这个价,将来进驻的画廊都会比较有实力,有理由相信这里将对艺术品的需求者产生强大的凝聚力。”

《逝去的声音》已是你画廊今年的第三个展览。“我们对于展览是有选择的,可以做的太多了,况且展示空间这么有吸引力。作品不是密密麻麻的而是疏密有致地陈列,这样才能体现作品个性,我们不是画店,画店可以尽可能多地摆放,但是画廊一定要让作品看起来更有品位,看起来比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更精致。”

一号地国际艺术区在建项目

●A区:园林中的艺术区

●B区:奥运露营基地

●C区:湿地公园艺术区

●D区:废旧工业厂房利用区

●E区:可持续发展预留地

●O区:何各庄村落中心区 新农村建设改造区

●何各庄村休闲绿地广场

●国际艺术会所

●艺术广场

●游艺码头

●画友会

●笔会岛

●茶棚

●刻板画

●工艺品制作区

●陶艺馆

●雕塑工厂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