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家具市场乱象多 偷天换日难辨真假
红木家具被称为家具中的贵族,近年来备受消费者喜爱,价格节节攀高。在巨大的商机背后,不少假冒伪劣产品开始流入市场。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红木家具中,不少标称黑檀、红檀、黑紫檀之类的树种根本不存在,其基材大多是普通木材,甚至是杂木。
红木家具市场乱象多
乱之“真假难辨”
目前红木家具市场木料混搭,真假难辨,很多商家运用普通木料,通过打磨、浸泡、烘干、涂药、再刮花、喷漆上色,或者在假料中掺进真料,最终造出一套以假乱真的“红木”家具。而这些家具以子虚乌有的名称攀上红木的高枝,售价可能是普通木材家具的十倍以上。
传统意义上的红木,除中国本土出产外,还有来自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非洲、南美洲等地的木材虽然与传统的红木木种一样,但在生长时间和材质上差别很大,价格也相差很大。无良商贩就利用这一点进行以次充好,如用3万-4万元/吨微凹黄檀冒充10多万元/吨交趾黄檀,用非洲酸枝冒充交趾黄檀,这些品种差的红木容易开裂、腐蚀。
更有甚者会用硬木来冒充红木。据介绍,仿冒红木的有两种——铁木和硬木。所谓铁木是一种较坚硬的木材,密度大,非常重。硬木一般会被作为填充木,放在材质中间,或者难以检查到的部位。这种作假方式就是利用不少消费者以家具重量来判断红木真伪的心态。另外一种以次充好则用小料充大料,以酸枝为例,大料与小料的原料价格相差数倍。
“我们也碰到过客人买到过贴皮家具,把薄薄一层越南黄花梨贴在纹理颜色非常接近的非洲黄花梨外面,按前者价格来卖,大赚其中的差价。还有为了加重红木重量在大橱背面浇进水泥黄沙的事情。”从事红木收购工作30多年的邹女士告诉记者。
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原料上以次充好,也有生产商在工艺上造假。部分品种的高端红木家具一般会“打蜡”而非“上漆”,但很多红木家具必须“上漆”。因为缺乏高水准的烘干设备和工艺,没有烘干好的原料只能通过上漆来掩盖缺陷。很多所谓的红木家具不是按照传统的工艺,以严格的卯榫结构来制作,而用胶水粘合或金属零件进行连接,这样制作出的木头和金属会互相排斥分离。
乱之“真假环保”
“绿色”、“环保”是家具市场永远不会过时的口号,诸多商家也趁机打出“零甲醛”的招牌。甲醛在200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疑致癌物质,释放期长达3-15年,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危害极大。甲醛释放量早已成为家具质量中老百姓最为关注的热点。
清晨胸口憋闷、恶心头晕;室内气味令人刺眼、刺鼻;儿童在家经常咳嗽、打喷嚏;皮肤过敏,甚至孕妇无故流产等症状都是不环保的甲醛带来的负面作用。引发纠纷的家具消费问题已不仅仅是装修质量、家具质量等问题,已扩展到家具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据了解,室内甲醛主要的来源有板材、涂料、胶、家具。现在超标比较多的甲醛,主要来源于木质的板材,大芯板和家具。家具中的甲醛释放量在国家标准中被限制在1.5mg/L以内。然而,致癌物质甲醛量在家具的制造过程中究竟能不能被降低到零?
据业内人士介绍,软体家具中床垫、棕垫要用胶水粘连,海绵发泡要用化学物质,沙发里要用到人造板,这些都会产生甲醛。实木家具由于有双覆面厚单板的保护,拼板中胶粘剂透过胶缝挥发的化学物质远远低于非实木类宽拼板和实木集成材的挥发量。但尽管如此,零甲醛是现在的工艺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家具商打出的零甲醛口号属于滥用绿色环保概念。
鱼目混珠的乱象,令消费者真假难辨。严重影响红木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文化、艺术地位,使消费者信心大打折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