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八大祥”

关于北京“八大祥 ”到底是哪几家,现在很多人说不上来,亦曾有争论。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谦祥益,瑞蚨祥、益合祥、瑞生祥、瑞林祥、瑞增祥、庆祥、成祥。(是否属实,尚待有关专家考证。)“八大祥”中,以瑞生祥和谦祥益在京最早,大概为清乾隆年间。瑞蚨祥开店最晚,在1893年。“八大祥”中谦祥益在早期实力最大,曾先后在京开店6家,在全国各地开店27家。而瑞蚨祥虽开店较晚,但却经营有方,后来居上,先后在京开店6家,在全国各地开店30余家。

清末民初时期,北京曾流传民谣:身穿“八大祥 ”(绸布店),脚踩“内联升”(鞋店),头顶“马聚源”(帽店),腰缠“四大恒”(金店)。北京人出门办事爱讲个礼儿,要个面子,认为只有身上有了这四个名牌,方能显示其身份与众不同,否则,就会被认为没有面子。著名北京民俗学家金受申先生在30――40年代的《立言画刊》中,讲述清末民初的北京民俗时说:四大恒(四大金店:恒兴、恒利、恒和、恒源。)与“八大祥”等在布店,同为维持市面繁荣之总枢纽,亦即操纵社会金融之根据地。由此可看出“八大祥”在当时社会影响之大,生意之繁荣。

有学者考证,“八大祥”均为孟子的后代所开设,其家乡在山东省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据《章丘县志》所载:“孟子第55代孙孟子伦于1369年(明洪武二年)从河北枣强县迁居旧军旗,初为平民小户,自明中叶贩卖土布......至清乾隆年间,有较大发迹。进城设店铺,由行商变为开创“祥”字号。自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前夕,孟家共在全国各地开设大小店铺103家,其中绸布店就有50家,另有茶叶店、百货店、银号、织布厂、印染厂等等。后来由于其后代兄弟分家,各家“祥”字号店铺也分到了各支堂号名下。如谦祥益、益和堂留在了原老堂号“进修堂”,瑞蚨详归于“矜恕堂”,瑞生详归于“强恕堂”,瑞林祥归于“学恕堂”,瑞增祥归于“其恕堂”,庆祥归于“强学堂”等。

经过了历史的风雨沧桑,“八大祥”目前在北京只剩下两家,即谦祥益和瑞蚨祥,成为北京绸布行业的百年老字号。这两家的商店建筑也已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