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选址原不在青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钢1号高炉

武钢,新中国成立后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堪称钢铁行业的“头生子”。

当年,人们自豪地说“十里钢城,百里矿山”。现在,这句话却已过时,武钢的触角从建厂初期的5平方公里,伸展到广西北部湾、云南昆明等地,生产规模从年产40万吨钢,猛增到现在3000万吨钢。

50年,武钢长大了70多倍!

一家钢铁企业发展成一座钢都,有着太多的回味,也有太多台前幕后的故事,我们寻找亲历者来“解密武钢”。

新中国决定南部兴建钢铁基地

选址最初看中大冶

新中国成立后,财力有限,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鞍钢,同时决定兴建一座新的钢铁工业基地。

今年74岁的许青海,是《武钢志》首任副主编。他透露,当时我国南部没有一个钢铁企业,新建一个,可就近供应中南、西南、华东等广大地区。

1949年12月底,毛泽东出访苏联,敲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与改造的50个企业中,就有在南部新建钢铁基地。

1950年10月,中央重工业部邀请苏联专家考察,得出结论,湖北大冶处国家中心地区,有长江水运之便,本地就有铁矿石、石灰石及白云石,周边江西、安徽、河南有大量煤炭,均可就近取材。另外从经济上、国防上考虑,在大冶建钢厂最适当。

上述建议呈报毛泽东主席,得到同意。

就在人们以为定址大冶时,1952年,苏联专家二度考察后提出,大冶土质不好,厂区太小,无法满足年产250万吨钢铁的需要,建议再选几个厂址进行比较。

1952年5月6日,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在武汉附近的大冶地区”,建立我国第二个钢铁工业基地。

苏联专家一眼相中青山

周总理写下“特急批发!”

“青山区原来打算留给第一机械工业部,兴建二汽厂址,还有锅炉厂、重型机床厂,后来被苏联专家一眼相中,让出厂址。”许青海说。

武钢厂址具体定在哪里?这个选择又花了两年。人们走遍湖北省内长江两岸,还跑到湖南长沙、岳阳,资料汇集700多大本,重达1吨。

1954年2月,苏联黑色冶金工厂设计院列宁格勒分院院长别良其可夫,率总工程师一行来汉,对中国人提交的徐家棚、贺胜桥、汀泗桥等6个候选厂址,都不满意。

当年3月的一天上午,别良其可夫带领选址组,爬上现在的武钢公司办公楼后的石山顶上,展望青山荒野,认定此处是最佳建厂之地:水源、交通、地质地形都非常有利。

经多方筹措协调,二汽让出厂址。1954年5月12日,国家确定厂址选定青山区,根据苏联专家建议,新厂正式命名为武汉钢铁公司(即武钢)。

1955年,苏联送来92卷的设计方案,一期工程规模年产钢120万—150万吨,预留300万吨规模可能性。这个设计方案经毛泽东主席亲自审阅同意,周恩来总理写下“特急批发!”

沼泽淤泥上修起和平大道

全国18个省支援建武钢

50多年前,青山区的蒋家墩,也就是现在的红钢城,当地人叫“荒五里”,有一片横直约5里的洼地,常年积水,杂草丛生,全区人口集中在青山镇,不足万人。

今年71岁的胡体楠从小长在此地,1954年底,他目睹建设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排排新厂房、红色三层砖房盖起,接着出现了商店、菜场,还有码头、公交车、电影院。

现在,从武昌到青山有条路叫和平大道,这条路已有53年历史。当年参建者许青海回忆,1954年底,这条路沿线到处是沼泽,有的地方挖了6米深的泥巴还见不到底。

许青海说:“公路二师五团上千人是从海南赶到青山的,天气很冷,士兵身上长袖套短袖,连长跑到汉口唐家墩割稻草,给战士铺床。”

1955年11月,长长的和平大道通车了,一车车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武钢厂区、生活区。

据统计,1952—1957年建设期间,青山区相继集结5万多工人和近7万职工家属,总计12万人左右,当地陆续修建116个大、小商店,31个蔬菜及食品水产市场,开辟3条公交线路。

武钢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1957年前,各地调来的干部、工人,来自10多个省,几乎囊括东北三省炼钢炼铁的能手。全国18个省、45个城市、1000多个厂矿企业,为武钢制造各种机器设备。

交通部曾指示,任何情况下,武钢运煤车辆随到随开。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下令,派遣13架军机空运建设物资。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