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画语:兼谈艺术在中国当代语境中所经验的多重焦虑

画家韩朝在对山水画这一传统深厚的代表性艺术样式在当代语境中如何“重生”的探索,可谓孜孜以求,锲而不舍。 其所作诸种努力,不是试图青春躁动式地反抗,拒绝,或亵渎神圣,或以叛逆的姿态,体现、再现、或放大诸种焦虑,而是通过将自身艺术创作有意识地置于理性观照与历史脉络之中,以艺术语言创新的方式消解诸种焦虑……在这些令人目眩的转变之中,韩朝不为所动,身处湍流而能坐而论道,是不容易的。这并非说,面对艺术的窘境与外界花枝招展的无穷诱惑,他全无艺术与艺术家对自身社会身份的焦虑,而是说,他一直是在用独特的艺术创造方式,去对抗由其时代所引起的焦虑。

试观韩朝所画山水,不泥古,也不趋时,不媚俗,也不孤傲。他所追求的,不是艺术的工具化,而是工具的艺术化:他不再以笔墨描摹再现山水,而是使其笔墨成就山水。他所成就,既非圣山圣水般直白的宏大叙事,亦非剩山剩水的政治寓言,而是超乎地理,物理,甚至心理,以介乎似与不似之间,抽象化符号化的山石树木溪流,随意(仅就效果而言)组合。亭台人物只是偶有点缀,大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意味,却又充满人间的激情与关怀。这种境界,不但是传统文人的,更是现代人文的。

韩朝舍人物而就山水十年来,风格一直稳中有变。而其艺术语言基于传统的创新,其画作的高度象征意味,加之其理论修养的丰厚与思索的深度,或许可以最终导致其对绘画“元语言” 的突破。韩朝所一贯展现的,不是一种愤激的对外在文化霸权的挑战,而是对艺术本体的探究,是对艺术语言的锤炼,是只问耕耘的自信,是不立一法也不舍一法的包容,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在尺幅之间凝聚的对普遍与永恒的追问。我以为,韩朝山水的过去现在未来,当作如是观。

——摘自李同路  《韩 朝 画 语:兼谈艺术在中国当代语境中所经验的多重焦虑》

(文作者系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化系教授,文化学者)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