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光直 (1931年4月15日-2001年1月3日),台湾台北板桥人。

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学者,人类学,考古学家。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副院长,亦曾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与哈佛大学。

生平简介:  张光直原籍日治台湾台北县板桥,生于北平。父亲张我军是台湾新文学健将、哥哥张光正于青少年时就到苏区参加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弟弟张光诚和他一起从中国大陆回台,后来都去美国。

他和父母返台后,就读台北市建国中学,在左派校长陈文彬和国文教师罗铁鹰的影响下,接受了左派思想,并培养了文学的兴趣。张光直在白色恐怖四六事件中被捕,被关押一年多,通过父亲的党政关系才得释放。

张光直从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毕业后留学美国,取得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取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张光直于耶鲁大学人类学系任教长达16年,1977年回到母校哈佛人类学系任教,曾任该系系主任一职。

他在1994年应李远哲邀请回台湾,担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1996年健康因素辞职,到美国休养,2001年因帕金森氏症在美国麻塞诸塞州去世。

主要成就:  杰出的“架桥人”  张光直先生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中国史前考古,在学术上的贡献可谓硕果累累。他在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中国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国文明的地位问题和史前时代东南沿海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几个问题的阐述中颇有建树。

张光直的研究,一下子将中国考古学从中国历史的范畴中拉出来,置身于世界文化舞台当中,置身于文化演变的复杂过程当中。80年代以来,当中国考古学研究初现多元化色彩之时,张光直先生的研究不但成为这块多元色彩中最为醒目的一块,而且对这种多元化的来临起了相当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亚美巫教底层学说”等,他介绍和倡导的聚落考古学等,不但赫然成为一家之言,也已经够成为当代中国考古学的最基本的理论方法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张光直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架桥人”。他把中国考古学的成就介绍到了西方,又把西方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带到了中国,为中西方考古学的接轨做出了很大贡献。在张光直之前,中国的考古学几乎不被西方学界所承认,张先生可谓是改变这一局面的第一人。李润权先生在《张光直教授的学术成就》一文提到:“在西方世界,近40年来,张光直这个名字几乎是中国考古学的同义词。…… 我曾经听到中国的有些学者说,张光直的最大成就是及时地把中国考古学的最新发现介绍给西方世界。”

个人著作:  《The Archaeology of Ancient China》 (1986年,中译 《古代中国考古》),

《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Shang Civilization》, ISBN《蕃薯人的故事》(回忆录)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