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之后再看谁在收藏

在纽约刚刚结束的秋拍中,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板块以4.12亿元的总成交额再创新高。然而,据反映,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新晋买家的购买热情并不高。2009年至2011年,当代艺术曾得以短暂的复苏,新一代的中国企业家抢购当代艺术明星的作品,收藏了一些重要的,甚至是博物馆级别的藏品。但从今年春季开始,“关税门事件”就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布上了一层阴云,内地买家对政府的监督表示担忧,购买热情低落。

从秋拍已举行的几场当代艺术拍卖情况来看,参加竞买的藏家明显减少,寒意阵阵,中国当代艺术在一转眼间似乎又被资本抛弃。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仅为1.17亿元,而中国嘉德中国油画及雕塑板块总成交额仅为6812.6万元。随着市场的回落,退出的当代艺术大有人在,投资客怨声载道,抱怨被当代艺术忽悠。

尽管如此,中国当代艺术在近年来受到关注与新一代的中国内地收藏家密不可分,他们频繁地出现在内地拍卖市场和画廊中。根据胡润财富报告,现在中国的亿万富翁人数近百万,仅仅位居美国之后,在这些人购买了豪宅和奢侈品之后,他们迟早会转向艺术品,只是时间问题。

香港苏富比亚洲区总裁程寿康表示,“中国内地强劲的购买力是财富持续增长的结果,也支撑了最近几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强烈表现。”据苏富比数据显示,中国内地买家于2005年开始大规模参与艺术品购买,就落槌的百分比而言,中国内地买家在2005年的比重约为5%,2011年,这一比重已增加到40%。这些收藏家的触觉现在已经逾越香港,开始购买国际艺术品。

佳士得2012年上半年的报告显示,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总成交额占佳士得全球总成绩的25%,比2011年的16%上升了9个百分点。在香港市场,84%的收益来自中国藏家,其中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虽然2012年上半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成交额下降了35%,但这只是艺术品市场自我调整的特殊阶段,中国仍具有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佳士得亚洲区主席高逸龙(Francois Curiel)表示,中国内地藏家已经出现在西方拍卖场上,但他们专注更多的还是中国陶瓷和艺术品,亚洲当代艺术、东南亚当代艺术、珠宝、名表和名酒。尽管如此,近两年已有藏家开始购买西方艺术品,在2012年春拍的伦敦拍卖场上,一位北京藏家以340万美元购买了一件莫兰迪(Giorgio Morandi)的作品;在2011年纽约秋拍中,一位内地收藏家参与竞拍了当时以2250万美元成交的莫奈的作品。

芭芭拉·波洛克(Barbara Pollck)是一位一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及市场的学者,同时也是美国老牌艺术杂志《艺术新闻》(Art News)的重要撰稿人。他曾写过一本专著《狂之又狂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The wild, wild world of the Chinese contemporary-art market),密切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状况。现在,波洛克将目光转向中国重要收藏家,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的西方藏家逐渐退潮之后,谁来维持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他们具有怎样的收藏趣味?有怎么样的收藏脉络?

中国鞋业零售大王——百丽国际执行董事于明芳就是在近年来以大手笔参与到艺术品收藏的重要藏家之一。2011年,在北京保利春拍,他曾以977万元购买了艺术家刘炜的作品《双亲》,创下艺术家当时的个人最高成交纪录。在之后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他以820万港元竞得曾梵志的《面具》,于240万港元竞得方力钧的《为世界杯画》。

于明芳在香港的仓库存放着他在海外和香港购进的艺术品,现在,他收藏的作品数量已有100多件了。最近,他购买了一些价值不菲的国外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比如达明·赫斯特、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作品。曾梵志是为他打开当代艺术这扇门的重要人物,为他介绍了西方当代艺术圈的大腕,比如画廊主高古轩、大卫·兹沃纳(David Zwirner)乔·乔普林(Jay Jopling),大收藏家弗朗西斯科·皮诺特(Francois Pinault)。

与其他藏家有所不同的是,于明芳从未买过一件作品,他将这些作品收藏,希望有朝一日能建立一所博物馆。在中国,私人博物馆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上海、内蒙古、黑龙江、武汉、成都、南京等地都有很多,于明芳只是有这一想法的其中一员。

王薇和刘益谦又属于另一类,他们正在筹划位于上海浦东去的展览空间,这家美术馆命名为龙美术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7万平方米,计划于今年11月完工。据相关报道,这对夫妇投资了3100万美元在这一工程上,美术馆的经营预算将主要由个人出资。在中国,对于私人博物馆没有优惠的免税政策,对于艺术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也没有税收方面的优惠,私人博物馆的筹建人必须自行承担各项开支。

另一对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圈的是中国森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昌及其夫人,他们的收藏品已有1000多件,这些作品涵盖中国古董和当代中国绘画。2001年,当这对夫妇遇到艺术家朝戈时,看了有他作品的画册,被他的作品打动了,希望朝戈能卖几件作品。但没有想到的是,朝戈非常珍惜自己的作品,不愿将这些作品卖给不熟的人。“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购买当代艺术只是与钱相关,但这次的经历教会了我,在购买作品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

2008年,李国昌夫妇成立了中国当代艺术基金,这一基金会涉及多种业务,其中包括支持艺术批评的论坛,出版艺术类杂志,同时还运营墙美术馆,李国昌夫妇希望能为墙美术馆找到一个永久性的家。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的美术馆希望能建立在北京三里屯地区,这里已经有藏家张锐结合其艺术品建立的瑞居酒店。建成之后,古根海姆博物馆前任馆长Thomas Krens将会担任墙美术馆的艺术总监。

在北京,最为公众熟知的藏家是杨滨和他的妻子晏青,他们现在经验着Aye画廊,这对夫妇不仅计划建立一座博物馆,杨滨还以他的收藏经历,鼓励周围的朋友和同事进入收藏。杨滨是中国最大的汽车交易商,尤其是专注于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这几类车。和中国很多藏家一样,他在2000年开始购买第一件艺术品,用于装饰他的家和办公室,主要集中于中国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被认为在中国国内艺术品市场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现在,杨滨的收藏品不仅包括大量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西方艺术家J"org Immendorff于1984年完成的一件画作,这是杨滨最近在一家德国画廊以100万美元购买的。

“我购买印度艺术家卡普尔的作品是因为他让我对我天花板有自己的想法”杨滨表示,“当代艺术与当代生活有关联,那些古代的作品与我的生活没有联系。”他介绍,“我家几乎每天都会有一场聚会,我邀请很多人,他们谈论艺术,我学到很多。”在杨滨计划建立自己的博物馆的同时,他也支持艺术展览,其中包括2008年在路德维希博物馆举办的个人收藏作品展。另一个是最近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百年风范之旅——2012凯迪拉克设计艺术大展”,展览集中艺术家Vintage Cadillacs、安迪·沃霍尔、摄影家David LaChapelle,及中国艺术家赵无极、展望、王广义、方力钧、张晓刚和岳敏君的作品。

有的中国收藏家仍旧对中国本土特色的艺术倾注热情,室内设计师唐炬就有500多件中国写实主义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夏小万、冷军、王沂东和罗中立。这些艺术家很多被视为中国当代绘画之父。唐炬希望有朝一日能将100件现实主义绘画展示在他的博物馆中,他认为现实主义绘画是中国当代艺术重要的一个分支。相比其他一些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比如张晓刚和曾梵志的作品而言,这部分作品在中国内地更受欢迎。

其他的收藏家,比如乔志斌就没有建立博物馆的打算,乔志斌将他的收藏品安放在上海和北京的KTV店中。他收藏的作品不仅包括国际艺术大师,比如达明·赫斯特、安东尼·格姆雷、Olafur Eliasson、Matthew Day Jackson的作品,同样有很多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乔志斌于2007年第一次接触当代艺术,当时博而励画廊的负责人皮力将他带到巴塞尔,在那里,他第一次从Hauser&Wirth画廊购买了画家张恩利的作品。“收藏当代艺术时需要刺激的,如果我仅仅收藏中国艺术,我可能就将自己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我不想那样,我希望看得更远,具有国际视野。”

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在近两年遭受冷遇之后,大浪淘沙之后才看到这些不同类型的当代艺术收藏家。波洛克在前几年就曾表示,中国的艺术市场充满了那种依靠艺术品转手买卖,在短时间内牟取暴利的伪藏家。近年来,以尤伦斯夫妇、希克为代表的西方藏家相继清空手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品,西方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导向作用逐渐变弱。中国当代艺术正处于徘徊阶段,未来的走向并不明朗,而在遭遇经济低迷,当代艺术市场大幅跳水的时期,之前的投机者突然离开,导致艺术品价格更进一步地下滑,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时期,真正有自己收藏理念,具有独立收藏观的当代艺术藏家将会逐渐建构其属于中国自身的当代艺术收藏体系,重建收藏观,运作各自的收藏市场,形成一个以中国藏家为主的市场。但总体而言,他们也在遵循着当代艺术共同的国际趋势和走向,当代艺术市场已经与国际市场同步。

责任编辑:舜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