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里:“无春之年”不宜婚嫁是一种望文生义的误读

2013年是农历癸巳蛇年,因这一年的“立春”发生在正月之前,被一些人认为是“无春年”并产生婚嫁、生育困扰。专家指出,这是一种人为的历法安排,与“天道”“天意”无关,“恰恰相反,农历新年正是在‘立春’中度过”。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2013年的“立春日”在公历2月4日,而“大年初一”是2月10日,这种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曾被民间视作“无春年”,又在部分地区被附会为“寡妇年”、“哑年”。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男欢女爱的象征,故有旧俗认为‘无春之年’不宜婚嫁、生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天文学史专家石云里解读说,这纯粹是一种望文生义的理解,由于我国的农历采用“阴阳合历”,阳历的一年比阴历的一年要多出约11天,为调节这种“错位”,便人为地约每3年增加1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是一种阳历上的划分,把日期基本固定的阳历节气与‘长短不一’的阴历年相结合,便出现了所谓的‘双春年’、‘单春年’和‘无春年’现象,这种历法安排与自然变化无关,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

“实际上,癸巳蛇年并不是‘无立春’,而是在‘立春’中开始的。”石云里说,一个节气长15天、分为“三候”,如“立春”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所以,从2013年2月4日到18日之间都处于‘立春’节气,在‘立春’中迎来了农历新年。”

受“无春年”说法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赶在龙年年尾扎堆结婚,或将婚期推后一年的现象。石云里分析称,大多数人是出于从众心理,他们需要的是更加科学、合理的文化解释。“扎堆结婚、生育将使婚庆服务拥挤、价格抬高,更会人为制造将来的入学、就业‘高峰年’。”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