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名楼申遗遭质疑 假古董也能成遗产?
事件背景:近日在长沙召开的“2012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市长论坛暨第九届名楼年会”上传出消息,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计划集体“打包”申遗。但据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称,由于各地“还没有达成完全统一的意见,还在协调中”,因此目前将“联合申遗”工作暂缓,但中国名楼协会明年将继续高举申遗大旗。
此次加入联合申遗行列的十大名楼包括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蓬莱阁、鹳雀楼、长沙天心阁、南京阅江楼、西安钟鼓楼、宁波天一阁。无论申遗能否成功,十大名楼的这一举动已经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质疑的核心焦点在于,多半为现代新修的名楼能否称得上文化遗产?十大名楼联合申遗的真正目的何在?是为保护,还是带有商业目的作秀?
黄鹤楼
专家观点:现代建筑“假古董” 成遗产希望有多大?
目前,我国已有4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28项是文化遗产,但大多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楼”联合“申遗”希望有多大?
长沙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员称,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基本的认定要素。但历史上的黄鹤楼屡建屡废,人们今天见到的黄鹤楼,是上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其建筑价值已大打折扣。其他名楼也有类似情况,如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南京的阅江楼则是到2001年才建成开放。
同时,凡被推荐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在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须至少符合“代表人类创造性天才的杰作”等6大标准的一项。“十大名楼中,只有一部分名楼勉强符合这6大标准中的一个,其他名楼如阅江楼,根本就是个假古董,一条也不符合,这样打包申遗简直是自娱自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历史研究所一位负责人说,要申遗,就得遵守国际规则,不能自说自话。
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委员会不认同这一观点。委员会方面表示,十大“名楼”申报的遗产类型是“文化景观”,比如西湖“申遗”成功的关键就是“两堤三岛”、“西湖十景”等构建了美学思想的杰出意象。“名楼”富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遗迹众多,有申报成功的希望。
滕王阁
网友热议:翻修名楼申遗为哪般 为名、为利、为作秀
网友吐槽“历史名楼”不过是“历史楼名”,称“不反感申遗,更多担心的是申遗涨价的意图”,反感以次充好的做法,以及申遗炒作背后的功利动机。可见,除文化传承和保护外,申遗也有个诚信问题,也有个民生问题。如果不顾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只考虑给自己贴标签,赢得知名度,赚取钱财,那么申遗便失去了其本意。
对申遗,还有很多方面值得人们关注,有些方面甚至比申遗是否成功更重要。比如,申遗的决策机制是怎样的,申遗要花费多少公共财政,涉及哪些账目明细等等。报道中,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会长邹律资表示,当前名楼联合申遗,需要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申遗所需经费是个人与协会无法承受的。申遗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此外,提出申请后,联合国相关机构会派人实地考察,考察的费用谁来支出,支出多少,怎么支出,如何确保接待中的节俭和廉洁等等问题,公众也是需要知晓的。
岳阳楼
总结观点:文化保护才是重点 形象工程可以少做
楼大张旗鼓的要求申遗保护的同时,各地陆续传来一大批历史古建筑被野蛮拆除的消息。今年年初,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四合院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归于尘土;10月16日,在上海有着150年历史的不可移动文物沈宅也同样遭遇拆除厄运。在参与此次申遗的长沙市,三年前才被市政府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游击坪4号公馆、古井聚福井、交通银行旧址等5处历史遗迹,已经或即将从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消失。
一边是不遗余力,声势浩大的申遗,一边却是真正的文物不断消失,鲜明的反差令人质疑:申遗究竟是为提升文物价值、增强社会保护意识,还是地方政府和企业联手追逐政绩与商业利益的手段?
大部分人反对的不是名楼申遗,而是反对利用申遗来谋求利益,浪费社会公共资源。申遗固然重要,但避免一些历史文物遭遇拆除和破坏才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以往的实例中,人们不难发现,相对于申遗的巨大开支,申遗之后保护费用稀缺已成为普遍现象。文化遗产项目本身在成功申遗之后,便成为当地旅游业的“摇钱树”,申遗的意义由此也变成提高了对GDP的贡献率,而最应该做的保护工作却被抛诸脑后。
申遗固然重要,但并不是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才能彰显出文物的价值,文物重在其汇聚了人类的劳动和智慧,而并非在于被贴在上面的“标签”。
最后,如果申遗支出缺乏公开透明,多荒唐的申遗决策都可能发生。一是因为缺乏监督的钱,总会存有诸多个人借以自肥的漏洞;二是账目缺乏监督,项目失败也就不会受到惩处。既没有惩罚,又有自肥机会,加上还可以借机涨价,申遗对私利的激励机制无疑是充足的。所以一些地方巧立名目,以假乱真,想尽一切招数申遗事出有因,而“假古董”申遗不过是这种逐利冲动的一个版本而已。
现在,有关政府在组建班子申遗上还没有达成高度统一,目前‘联合申遗’工作暂缓,等待名楼所在的各地政府达成共识后,会将工作继续推进。”真希望这只是个炒作,地方政府并没有实质参与。不过网友的质疑仍是个提醒,不择手段和不公开的申遗越来越行不通,申遗必须回归诚信公开的轨道,才能赢得民意支持。
责任编辑:ZF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